...□ 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 许敬生教授的《医林掌故》(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一书,在久久地期盼中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这才是“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勿作枝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王守仁《传习录》)...
...。有些人善于用成方加减变化,有些人习惯依据辨证组方原则自行组方,这与个人的用药经验和习惯有关,只要辨证用药准确,临床都是可行的治疗方式。路老告诫我:初学中医者,应熟记方剂的药物组成、临床适应证(即方证)、药物配伍法度、君臣佐使等,做到...
...出去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医有辉煌的历史,有切实的疗效。有灿烂的发展前途。应当走向世界,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中医只有普及于世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医振兴”。像十八世纪的清政府那样,闭关守国过日子,同样是在窒息中医。 大鼻子们头脑灵活的...
...认识,进而引发了对中医辨证论治和辨方证论治的思考。在此,感谢高建忠、余晖二位医师为普及经方知识所做的努力和对本报编辑部工作的支持。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冯世纶临证实录”系列文章的刊发时间: (一) 经方治于愈反复发烧4年患儿 2010年4月29...
...许多中医人常常听到这句话,“不为良相,愿为良医”。它把“医”与“相”并提,更使人深觉学医责任重大。可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据宋人吴曾的《能改斋漫录》卷十三《文正公愿为良医》记载:宋代名儒范仲淹,有一次到祠堂求签,问以后能否当宰相,签词...
...表达,就能起到很好的“勾联”作用,令人信服。 乔善义认为,“勾联”的前提是把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搞清楚,把药理学和中药作用机理结合起来科学解释。 而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中药保护办评审委员翟胜利则认为,中药与中医是不能分家的,中药按照中医...
...是如何骂人“崇洋媚外”的。 可惜这不过是一则假新闻,是中医科学研究院的一位院士不知是因为英语水平太差没看懂美国药监局文件原文,还是另有用意而制造出来的。美国药监局并不认可中医是一个科学体系,而是把它当成许多种“补充与另类医学”中的一种,属于...
...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的主流方向。所谓综合治疗,是指根据肿瘤的病例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这与中医“杂合而治”的观点不谋而合。个体化治疗就是充分...
...饱和度间隙),才考虑出现末梢循环衰竭之可能,再增加氧分压。 四、现患者血白蛋白22.93g/L,偏低较重。因感染大量消耗白蛋白,所以白蛋白是抗感染之必需,感染危象指征之一即白蛋白降低。同时白蛋白偏低也不利于抑制肺纤维化。故必须给予白蛋白,...
...“经”有所不验耳!陈老因此憬然而悟,燔然弃其旧日的教条主义,毅然改弦更张,转向了实用主义。他是如何更张新弦的呢? 曰:天下未有不如己者,皆可师从之 陈老说:“高明的中医应该中西(医)文史哲五学俱全,因为学问的精与博需有一个深度和广度。医道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