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温,胃纳呆钝,口渴欲饮,二便如常。舌淡红润,脉沉细略数。综观此病,既非太阳中风证。亦非太阳少阴两感证,有似太阳病汗漏不止之桂枝加附子汤证。其实亦非。乃汗多伤阴,阴损及阳之芍药甘草附子汤证也。拟:白芍10g 附子10g 炙草10g一剂症减,...
...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一枚炮)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半夏 粳米(各半升) 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附子粳米(汤)半甘枣,益胃通阳温肾好,(此益胃通阳温肾之剂。半夏、甘草、粳米、大枣字着眼为逆满呕...
...就很善于用附子治病,在他著的《伤寒论》中,用附子者,有20方,37条;《金匮要略》中,用附子者,有11方,16条。著名方剂附子汤、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等,都是屡用屡验、经久不衰的名方,用之得当,疗效绝佳。 《本草正义》写道:附子“其性善走...
...目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附子猪肚丸 《三因》附子猪肚丸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附子猪肚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附子猪肚丸【处方】附子(炮,去皮、脐)槟榔(不焙)各30克 鳖甲(醋煮)45克 当归 知母 ...
...生附子(去皮脐) 白姜(炮) 甘草 人参(各一两)上 咀,每服四钱重。水二盏,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吐泻、腹痛,加桂半两;小便不利者,加茯苓半两。大凡痢疾,虽体寒、手足逆冷,冷汗自出,六脉沉伏,不宜轻用附子.多因伏暑而得此疾,亦有冷汗自...
...回阳者,名附子六合汤。)便秘蓄血桃仁黄。(大便秘,小便赤而脉实数,或膀胱蓄血,亦有加桃仁、大黄润燥通幽者,名大黄六合汤。)安胎养血先为主,余因各症细参详。后人法此治经水,过多过少别温凉。温六合汤加芩术,(加黄芩、白术治经水过多,黄芩抑阳,...
...炙草 生姜 大枣 附子 白术桂枝附子汤证,而小便利大便硬。此津液大伤,湿气不去,宜于桂枝附子汤去桂枝之疏泄小便,加白术以培土气之津液。因津液即是湿气,湿气即是津液,去湿必须养津,而后湿去。湿气之去,全要气行,津伤则气不行,湿气故不能去也。...
...目录 《刘锐方》附子大黄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刘锐方》:附子大黄汤【处方】制附子15克(先煎),生大黄18克,益母草30克,炙黄芪45克,芒硝粉10克(冲服)。【功能主治】温补脾肾,通脏降浊,利尿泻毒。主脾肾阳衰,水停毒盛。(...
...治食已即吐。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调胃承气(汤)硝黄草,甘缓微和将胃保。(用甘草缓硝、黄留中泄热,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故曰“调胃”,非恶硝、黄伤胃而用甘草也。)胸痛(热邪已结)不满(痛而不满,邪结在血...
...附子 大黄 黄连 黄芩心下痞,关上脉浮,此为上热。大黄、黄连泻热消痞。若心下痞而复恶寒出汗者,汗出为上热,恶寒为下寒。附子温下寒,三黄清上热也。用附子故加黄芩,附子动木热,黄芩清木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