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因外感时邪损伤肺络所致的咳嗽带血。见《症因脉治》卷二。因风寒外束肺热内郁者,症见发热形寒、咳嗽、脉象浮大,宜清热解表,用泻白散加荆芥、防风、葛根之属。因风热犯肺者,症见发热口干,脉象浮数,宜宣肺清热,用桑杏汤。因燥火伤肺者,症见...
...病证名。感受外邪所致的咳嗽。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医门法律》卷五:“风火热湿燥寒,皆能乘肺,皆足致咳。”表现为起病较急,声盛而浊,兼见寒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咽干、喉痒等外感症候。多属实证,治宜祛邪宣肺。由于外邪性质和兼感的不同...
...急惊风的主要病因是外感时邪、内蕴痰热积滞、暴受惊恐。外感时邪,从热化火,热极生风;饮食不节,食滞痰郁,化火动风;暴受惊恐,气机逆乱,而发惊厥。其主要病机为热闭心窍、热盛动风、痰盛发搐。热、痰、风、惊四证是急惊风的主要病理表现。病变部位在于...
...《提要》谓此书纲罗繁富,变证咸备,惜编次潦草,不免芜杂。雄按十一卷疟门陆祖愚治陈雅初案后云∶己丑,长至后一日录是案。嗣考胡书农学士《先友记》言,先生殁于乾隆壬辰,然则以六十卷之书,仅三年而藏事,纵极敏捷,殆不过草创初就耳。倘天假以年,重为...
...抚顺一童,九岁,因有外感实热久留不去,变为虚劳咳嗽证。病因 从前曾受外感,热入阳明。医者纯用甘寒之药清之,致病愈之后,犹有些些余热稽留脏腑,久之阴分亏耗,浸成虚劳咳嗽证。证候 心中常常发热,有时身亦觉热,懒于饮食,咳嗽频吐痰涎,身体瘦弱。...
...[配方] 荆芥6克,葱白30克,淡豆豉15克,黄酒200毫升。 [制法] 将上药和黄酒,再加水200毫升,煎煮10分钟,去渣备用。 [功用] 疏风解表。 [主治l 外感风寒症、发热、头痛、无汗、虚烦、兼有呕吐、腹泻等症。 [用法] 口服。...
...门户之见,综合运用寒温二说 •三、学倡深广,尤重运用 •四、细析治法方药,着眼化而运用 证治经验 医案 •案一、春温 •案二、春温夹滞 •案三、湿温 •案四、外感 •案五、外感 •案六、疟疾 •案七、咳喘 •案八、久咳 •案九、咳血 •案十...
...产后有外感发热者,盖临盆之际,露体用力,无暇他顾,此时或遇寒邪乘虚而入,感之最易。若见头痛、身痛、憎寒、壮热,或腰背拘急,脉见紧数,外感证也。然此外感随感随病,与正伤寒不同。故宜略加解散即痊。勿谓新产之后,不宜表散,但当酌其虚实而分治之。...
...全某某,男,56岁【初诊】素嗜烟酒肥甘,体丰痰多,舌红苔腻垢厚,脉象弦滑有力,按之急数,大便不畅小便色黄。久患肝炎未愈,每于恼怒则胁痛必作。痰湿积滞互阻,少阳络脉失和。先以清化痰浊,少佐开郁止痛方法。旋复花10克,郁金6克,杏仁10克,...
...温阳散寒;治疗内伤病功在温通阳气。四逆汤治疗外感病,功在散寒回阳;治疗内伤病,功在振奋阳气。四逆散治疗外感病,功在疏达阳郁;治疗内伤病,功在调和肝脾(气血)。 经方治疗内伤病医案三则 案1 柴胡桂枝汤加减案 武某,女,46岁。2010年6月...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