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治疗夏季热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缪茂军 冀红 江西省全南县中医院 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临床以入夏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西医学称暑热症。本病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因为患儿禀赋不足,不能耐受夏季炎热气候的熏蒸,...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004.html

(参绪论证)_《张氏医通》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喘。烦渴多言。倦怠少气。或下血发黄生斑。甚者火热烁金。致金不能平木。搐搦不省人事。治之法。以去湿热清心利小便为主。气宜补真气为要。又有恶寒。或四肢逆冷。甚者迷闷不省。而为霍乱吐利。痰滞呕逆。腹满泻利。此非暑。乃因而自致之病也。若行人...

http://qihuangzhishu.com/495/8.htm

_《幼幼新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太医局香薷丸 治大人、小儿伏热,躁渴瞀闷,头目昏眩,胸膈烦满,呕哕恶心,口苦舌干,肢体困倦,不思饮食。或发霍乱,吐利转筋,并宜服之。香薷(去土) 紫苏茎叶(并用去粗梗) 干木瓜(各一两) 丁香 白茯神(去衣) 薷香叶(去土) 甘草(炙...

http://zhongyibaodian.com/youyouxinshu/343-15-7.html

说说中暑_【中医宝典】

...致病,多耗津液,甚则津气欲脱。为火邪,心为火脏,“暑气通于心”,暑热之邪最宜入心营而内闭清窍,甚则引动肝风,故中暑甚者称为“厥”或“暑风”,其多因邪热灼盛,津气耗所致,病久则可见热痰阻滞络脉,机窍不利。 “中暑”多发于夏季,初起则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551.html

防暑降温之品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滑石、儿茶、丁香、木香、小茴香、砂仁、陈皮等,具有清热解暑、避秽止呕之功效,是夏季防暑的常用药,主要用于因高温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腹痛、水土不服等症。此药能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肠痉挛。中、急性胃肠炎、咳嗽痰多者服用为宜。...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627.html

夏季常备养生中药_药物养生_【中医宝典】

...但若开窗睡觉则老幼体弱者很容易感冒受夜寒。轻者全身酸懒不适。重则发热、头痛、身痛、腹泻。况且天热人们都喜欢吃冷饮、瓜果,食物又易腐败,很容易患胃肠道疾病。因此,家庭小药箱中应备些夏季常用中药。 1.藿香:有解暑化湿、理气和胃作用。治疗感冒...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356.html

夏季饮食有节_【中医宝典】

...食物能收能涩,夏季汗多易阴,食酸能敛汗,能止泄泻。如番茄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凉血平肝、清热解毒、降低血压之功。 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食用清淡之品,这有助于开胃增食,健脾助运。如果过食肥甘腻补之物,则致呆胃脾,影响营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7558.html

夏季寒湿更伤人_【中医宝典】

...盛夏酷暑,人们都非常重视防暑降温,然而却往往忽视了寒湿之邪对人的伤害。殊不知炎炎盛夏,特别是夏秋之交的七、八月间(古称长夏),由于多雨,湿邪当令,所以寒湿之邪伤人更甚。临床实践证明,在夏季发生的疾病中,寒湿之邪引发的疾病往往占绝大多数。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144.html

夏季养生有些讲究可讲_【中医宝典】

...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好多人在炎热的夏天常常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容易出汗、头晕、心烦、昏昏欲睡等症状,甚至被中、呕吐、腹痛、腹泻等疾病所困扰。为了安度炎夏,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应时起居。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352.html

谨防夏季吃菌中毒_【中医宝典】

...野生菌也会出现全身无力的现象。 医生介绍,夏季是食菌中毒的多发期,食菌中毒者绝大多数人都是胃肠炎型轻度中毒,临床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等,还有少数为神经精神型,临床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然后出现烦躁、谵妄、幻视等症状。如果中毒严重,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8692.html

共找到80,70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