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给药方案和设计_《医院药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由于辅料改变引起生物利用度较大变化,使血药浓度发生较大变化导致医疗事故。还有些药物,治疗剂量与中毒量之间相差很小,每个人对其耐受性和体内消除速率又有很大差异,临床用药稍有不慎则容易产生中毒,甚至死亡。临床药学是为病人治疗和合理用药之间架设...

http://qihuangzhishu.com/1014/160.htm

药疗中病人不依从因素与对策_《医院药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概述临床药学发展改变了医院药学工作对药不对人陈旧观念,随着药师走出药房,走向临床,药学工作确实已经是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病人了。在诸多影响药物治疗作用因素中,病人不依从性越来越引起临床医药工作者关注。二、依从和重要性及不依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uanyaoxue/1014-4-33.html

西药商业兴起与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医学传入西方药学也输入至中国。西药商业、西药工业、药物研究、药学教育,逐渐兴起、确立,并以一种新的体系而发展。西方医药学传人我国后,最初我国人民对西医抱着怀疑态度,对西药不相信。以后,随着传教士不断地设立...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40.htm

壮族医药发展(2)_【中医宝典】

...一、先秦时期医药 《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谓:“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盛处也,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fu,故其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这是汉族中医经典著作关于针刺疗法来源直接记载。诚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99.html

医专家覃保霖_【中医宝典】

...医馆及民族医疗救助室。发表多篇壮医学术论文,在区内外有一定影响。主要著作有:壮医《陶针疗法》、壮医《观甲诊病》《四季鲜花叶透穴疗法》《医源流综论》《壮医学术体系综论》《壮医花山气功》《壮医与药》等,是我国最早研究医药专家之一。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81.html

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中医药发展论坛举行深入研讨中医药发展有效途径_【中医宝典】

...为了积极探索中医药事业发展有效途径,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2007年中医药发展论坛” 6月10日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洪虎,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442.html

GCP与医院制剂_《医院药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质量合格。4.生产操作首先庆有合理技术操作规程。主要工作岗位必须配备技术熟练药学专业人员把关。配制度剂时,特别是配制过程较复杂来蓖制剂应有完整生产流程记录,配制蛤、核对人应双签字。来蓖制剂应有半成品及成品送检记录。分装、贴签要严格...

http://qihuangzhishu.com/1014/333.htm

第四章 第一节 早期农业对医药促进作用(1)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水源条件好 , 适宜稻谷生长 , 壮族先民早在 4000 年前就会稻作耕种,防城亚荒山、马兰嘴山、杯就较山贝丘遗址发现磨盘、石菩就是壮族先民种植水稻证据。 壮族地区早期农业发展,农作物耕种, 对医药发展医药知识积累起到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35.html

明代药物学与方剂学发展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一、药物学迅速发展 明初,药物学发展缓慢,到了后期,发展速度加快,出现了象《本草纲目》、《本草经疏》等影响深远著作。据文献记载,明代编写本草著作不下百种,在药物学研究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巨大进步,是我国药物学史上重要时期。 (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62.html

南方少数民族医学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四)壮族医药发展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对医药研究不够重视,起步较晚。50年代末期,广西柳州地区人民医院覃保霖曾对壮医陶针疗法进行发掘整理,并在1958年《中医杂志》第三期发表了《壮医陶针考》一文。随后,在1959年出版了《陶针疗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510.htm

共找到867,36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