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著作。简称《脉诀规正》。二卷。清·沈镜编撰。刊于1693年。本书据高阳生《脉诀》予以删订加注,是为本书主体,但卷首补入内景真传图说、脏腑十二官、四时五脏平脉、邪脉图、背部五脏之腧图说等;上下卷并将《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脉病歌等摘抄附入...
...脉学著作。简称《脉诀规正》。二卷。清·沈镜编撰。刊于1693年。本书据高阳生《脉诀》予以删订加注,是为本书主体,但卷首补入内景真传图说、脏腑十二官、四时五脏平脉、邪脉图、背部五脏之腧图说等;上下卷并将《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脉病歌等摘抄附入...
...(左右共十八穴。)极泉 青灵 少海 灵道 通里 阴 神门 少府 少冲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着脊之第五椎。是经常少血多气。其合脉也。其荣色也。开窍于耳,又曰舌。《难经》曰∶“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
...》、《脉诀汇辨》10卷、《痘疹全书》。李氏青年时曾应科举,因多病且子死于庸医,转而习医。著有《内经知要》、《药性解》6卷、《医宗必读》10卷、《伤寒括要》2卷、《本草通玄》2卷、《病机沙篆》2卷、《诊家正眼》2卷、《删补颐生微论》4卷、《...
...脉确》:“左寸怔忡,右寸自汗,左关溢饮兮,右关食痹,珩肿亦堪断,尺为血大虚,两尺如斯终寿算。” 《医宗金鉴》:“散为虚剧。” 《脉诀汇辨》:“散为本伤,见则危殆,左寸散者,怔忡不卧;散在左关,当有溢饮。左足得散,北方水竭;右寸散者,自汗淋漓...
...有利于固定、记诵而不利于分析论辨的表达。《脉诀》在前,李时珍的《脉学》等在后,影响极大,为脉法形成自己系列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对脉辨病机起到消极的作用。解决脉辨病机的问题在认识上是尤关重要的,面对两个系列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则是首。 病机的取得在...
...王叔和《脉诀》云:‘寸口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痈,’此痈生肠内所以致。然所服者,乃云母膏为丸耳。切脉至此,可以言医矣。李后以医科乃第,至博士。”余谓大肠诊于右关,小肠诊于左关,较之诊于两寸或两尺,不仅更符临床之实际,且深契于脏腑之排列。倘以...
...。褚、储、赵不知脉随五脏之气,行于经隧之间,欲以男女脏腑颠倒部位,执泥不通。戴同父言:褚氏倒装五脏,丹溪别男女尺寸,草庐明三部皆肺,三说皆有真见,学者所当宗师。若夫赵氏所云,盖本于宋人王宗正《难经图解》,岂知脉分两手,出于《素问脉要精微论》...
...〕(迟大而软.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曰虚.主少力多惊.虚脉.因按而知其虚.其诊法与芤同.皆以按而见.浮大而软.按之中无旁有为芤.迟大而软.按之隐指.豁豁然空为虚.内经曰脉虚血虚二脉.皆因血而见.失血则中无.血虚则中空.脉诀言寻之不足.举...
...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决气篇》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者,是谓宗气。”宗之为言大也。营气者,阴气也,水谷之精气也。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营气出于中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上注于肺,受气取...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