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能力,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 5.抗凝治疗 合理应用可防止脑梗死的进一步形成或加重,常用的有肠溶阿司匹林,50~75mg,1次/d。其他药物尚有华法林(华法令)、醋硝香豆素(新抗凝片)等。 6.急性期血压的调控 由于脑分水岭梗死的...
...时导致死亡。较新的催眠药如三唑仑和羟基安定有较高的安全性。尽管一些药物安全性很窄,但临床上不得不用。例如华法林,它作为一种抗凝血剂,同时可导致出血。使用华法林的患者须经常检测了解达到抗凝效果的药量是否过量或不足。氯氮平是另一个例子。在其他...
...源性心脏病常伴有血液粘滞度增高,可导致肺心病加重。因此,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在有效抗感染、纠正缺氧、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基础上,同时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的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中药银杏叶制剂的有效成分主要为黄酮苷和二萜内酯。黄酮苷类...
...所谓“预后”是指对疾病结局的预先估计,那么高血压的预后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高血压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说,血压愈高,预后愈差。经治疗的急进型恶性高血压,多数在半年内死亡,一年生存率仅为2%以下,但一期或二期高血压如能及时治疗,可获得痊愈或...
...口服抗凝剂是华法林,成人首次剂量约为3~4mg,以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及国际标准化比率调整剂量,疗程6个月到1年。有出血及出血倾向者禁用。 3.心肺移植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预后不良,仅10%~20%患者经血管扩张药等治疗病情好转和...
...提取物状态,其中具有药理作用的单体成分包括:1、多糖类;2、有机酸;3、生物碱;4、甙类;5、挥发油类。这些成分具有显着增加肝脾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促进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抵御致病致癌物质侵袭,抵抗辐射损伤等提高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而对一些引起...
...通过迷走神经影响窦房结和心房纤维,及改变心房肌不应期等均可能参与心律失常的形成。常见的洋地黄中毒心律失常有室性期前收缩(多源性常见)、Ⅱ度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非阵发性交接区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及房颤时交接区心律。室性心动过速...
...则吃非巧克力的替代物。结果显示,食用黑巧克力的一组人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改善,而另一组则没有发生变化。血管内皮是指覆盖在血管内壁上的薄层。 弗拉霍普洛斯说,黑巧克力含有大量名为类黄酮的抗氧化剂,能保护血管免受不稳定氧化物自由基的损害。 去年,...
...出血量大者预后差,病死率高。 (2)晚发型:在脑梗死8天后发生出血性脑梗死,晚发型的发生常与梗死区侧支循环的建立有关,此种类型的临床神经系统症状加重不明显,患者一般没有任何感觉,甚至病情逐渐有好转。脑CT扫描显示:多在原有低密度梗死灶内出现有点...
...血压,避免过低血压影响胎盘血流灌注,引起胎儿死亡。 (2)心律失常:妊娠合并风湿性心瓣膜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阵发性心房扑动、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维拉帕米(异搏定)对孕妇及胎儿安全、无致畸副作用,每次40~...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