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论著作。三卷。清·古寿棠撰。刊于1861年。共有论二十,从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论述,探求疾病之本原及治本之法。内容包括脏腑气血营卫功能,证治大要,伤寒、内、妇、儿各种证治。现有初刻本、光绪刻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573.htm

原》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论著作。三卷。清·古寿棠撰。刊于1861年。共有论二十,从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论述,探求疾病之本原及治本之法。内容包括脏腑气血营卫功能,证治大要,伤寒、内、妇、儿各种证治。现有初刻本、光绪刻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918.htm

《六醴斋医书种》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丛书。清·程永培辑。刊于1794年。包括《褚氏遗书》、《肘后备急方》、《元和纪用经》、《苏沈良方》、《药神书》、《加减灵秘八方》、《韩氏通》、《痘疹传心录》、《折肱漫录》和《慎柔五书》等。现存清乾隆、光绪两种刻本,和1925年...

http://qihuangzhishu.com/191/724.htm

《六醴斋医书种》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丛书。清·程永培辑。刊于1794年。包括《褚氏遗书》、《肘后备急方》、《元和纪用经》、《苏沈良方》、《药神书》、《加减灵秘八方》、《韩氏通》、《痘疹传心录》、《折肱漫录》和《慎柔五书》等。现存清乾隆、光绪两种刻本,和1925年...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83.htm

兼症总论_《银海指南》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虽有专科,而病则无专病也。有专科则其术精,无专病则其症杂,吾故论目病而及于兼症焉。夫病之重者,莫如伤寒。仲景论太阳中,头热目赤。阳明中,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少阳中,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是伤寒兼目疾也。若夫中风头风,虚劳臌胀...

http://qihuangzhishu.com/751/47.htm

方论(三十五)_《中国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道。其第十九。论久病元气太虚。病气太盛。当以毒药攻之。尤不可训。其论金石药一条。则名言也。〔叶氏(文龄)医学统旨〕藏目录八卷 存题辞曰。。仁术也。爱之道也。先王之教主于仁。而其爱溥也。是故察脉之本也。视证之则也。调药之用也。立方...

http://qihuangzhishu.com/485/115.htm

七方剂_《中西汇通经精义》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七方出于岐伯.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治有缓急.上下内外之不同.故立七方以制之.剂出于北周徐之才.谓种是药之大体.详之则靡遗失.惟剂内缺寒热两端.后人又加寒热二剂.足成十二剂医者但熟七方剂之法.便可以通治百病.大方病有兼症.邪有强盛...

http://qihuangzhishu.com/767/35.htm

阴阳类论_《疡大全》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阴阳类论》曰∶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此知五脏终始。三阳为表,二阳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此言六经为人身之表里,以太阳、太阴为贵也。三阳者,足太阳膀胱经也。从目内 上头分为四道,下项并正别脉,上下六道,以行于背...

http://qihuangzhishu.com/344/56.htm

针刺_《古今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评虚实 帝曰∶春亟治经络,夏亟治经俞,秋亟治六腑,冬则闭塞。闭塞者,用药而少针石也。所谓少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痈疽不得顷时回。诊要经终篇 曰∶凡刺胸腹,必避五脏,中心者环死,其动为噫。中肝者五日死,其动为语。中脾者日死,其动为吞。中肾...

http://qihuangzhishu.com/336/45.htm

橘旁杂论上卷_《友渔斋话》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猝不能通。元·滑寿伯仁所注,较诸家笺释,则为明畅。《金匮要略》,汉·张机仲景撰,晋·王叔和编,世罕传本。宋·王洙始于秘阁录出,凡二十五,二百六十二方,为杂症者之祖。国朝徐彬忠可注为独善。又有《伤寒论》卷,亦叔和编次,金·成无己注解。...

http://zhongyibaodian.com/youyuzhaiyihua/715-7-1.html

共找到178,01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