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方郎中,又称走方医、草泽医,指游走江湖的民间医生,又称“铃医”。 走方郎中古代已有,宋元时盛行,《夷坚丙志·韩太尉》:“迁御医王继先诊之,曰:‘疾不可为也,时气息已绝’。适草泽医过门,针其四体至再三,鼻息拂拂,微能呻吟。” 旧时,北京等...
...治疟,从少阳居多,此又邪缠募原,太阴受病,腹痛可验。或曰∶少阳亦有腹痛。余曰∶少阳腹痛,南阳论有明条,但此症脉小而软,略无弦象,所以医贵变通。请以予药投之,即明言之不妄矣。人参(六分) 白术(一钱) 归身(一钱) 草果(五分) 白芍(一钱)...
...(无名氏辑)医士贫富一体,细心审察定方,疗一轻疾,不取酬。(一功。)疗一关系性命重疾,虽取酬。(准十功。)不取酬者。(准百功。)若待极贫人,并能施药不吝,照钱数记功。(虽一剂药不满十文,亦准一功。)倡募刻一济人善书。(随缘乐助易,倡首劝募...
...栗园浅田君以廓清吾道为己任,其撰着布世。顷又聚亨元以降哲匠之论医者,删定其文,名曰《先哲医话》。余受而读之,艮山先生以下凡十三家,其超迈之识,独得之见,发前贤所未发,而于诊候施设之法,的实明确。寓妙用于片言,寄活变于只句,可谓医林圭臬也。...
...安有穷哉!救正之法,惟有执简驭繁,明白指示,庶几后学一归醇正,不惑殊趋。爰将数十年所稍稍有得,而笔之于简者,都为一集以问世,名曰《医醇》,共二十四卷,分为六门∶曰脉、症、治,首察脉,次辨症,次施治,此三者为大纲。就治字中又分三层∶曰理、法、...
...“中医”的概念,似乎十分清楚。是中医药学——或者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简称,也是祖国医学的同义词。但细究起来,其名实颇不相符。 笔者认为,现在所谓“中医”,实际上仅指“汉医”而言。因为其中除了汉文化系统的医药学知识之外,并没有包括中国其他各...
...天地阴阳.风寒暑湿.冷暖虚实.各因其人体气以受病.各因其地时气以致疾.原非一概而论.即如两人同一病.致病受病.就有不同.并有一人一身前后同一病.而筋络脏腑之行.又有不同.命之理微.地之理微.医之理亦微.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诚不我欺.迥...
...医贵适中,毋太过,毋不及。用药失于不及,譬如浅力之弓,取兽百步之外;又如升斗之水,救车薪之火,势必无济也。用药失于太过,譬如牮屋,用机过力,梁柱损裂;又如饮酒过量,呕吐委顿,有何益乎?徒见其害。二者似是而实谬,为医不可不知也。治病先表后里...
...一、道在人弘 医惟求真 曹世民先生,新四军老干部,早年投笔从戒,抗击日军。工医擅文,上世纪60年代前后主政蚌埠、滁县地区卫生工作。先生关注中医工作,几乎与每一位中医工作者相处融洽,1964年秋,召集中医工作会议,约近百位中医学者聚首琅琊,...
...畲族医学(畲医)是我国民族医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畲医对疾病的认识不同于中医和其他民族医学,其中疳积理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现就我们根据雷老先生等儿位名畲医有关疳积的理论与实践整理出的畲医疳积论介绍如下。 畲医认为,疳积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