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元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_《中医儿科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金元四大家各有特长,在儿科方面也各有贡献。刘完素主张用辛凉苦寒,泻热养阴法治疗小儿热病主张从正治热性病善用攻下。李呆重视凋理脾胃。朱震亨认为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以用养阴法见长。元代曾世荣编着《活幼口议》《活幼心书》。曾氏详论初生...

http://qihuangzhishu.com/79/5.htm

朱震亨“阳有余阴不足”论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金代的医学创新理论,元代流传到南方,经过朱震亨的发挥,又有了新的发展。朱震亨早年从许谦学习理学,后转而习医,曾师从杭州名医罗知悌学习刘完素、张从正、李杲三家之说,深感三家各有短长,在前人创新理论启发下,他结合自己的体会及理学造诣,倡“阳...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10.htm

中医是一门艺术_【中医宝典】

...领域中的“模糊”相比,人类暂时对一锅中药汤、一个中药丸的模糊不解,又算得了什么呢?何况它们已存在了几千年,救治和保养的人数以亿计,仅这一个理由,就足以证明中药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更何况治疗中有许多创造性的艺术,其代表人物便是金元四大家。刘完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281.html

刘河间、张洁古生年考_【中医宝典】

...古圣之法则,普救后人之生命。今将余三十年间信如心手,亲用若神……治法方论,裁成三卷、三十二论,目之曰《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时大定丙午(1186年)闰七月元日,河间刘完素守真述。”如果按照这篇自序推算,很容易得出1186年时河间已近九十岁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81.html

“浊毒化”与“化浊毒”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可以诊候,始知其客于某经络、某脏腑、某部分,成某病耳!” 这样相对规定六气与六淫的界限,并不是中医学的缺陷,并非不规范,而是完全尊重人体的主体地位,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也是中医学的特色所在。刘完素强调六气皆能化火,气有余就是火,是为了推行他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813.html

经方研究正走向深入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是经方的代表作,其成书标志着经方六经方证理论体系的形成,因此目前一般认同第三种说法,即经方特指仲景之学术思想。 自古以来,研究经方者众多,名家辈出,如王叔和、成无己、孙思邈、庞安时、朱肱、许叔微、刘完素、喻嘉言、柯韵伯、徐灵胎、陈修园、...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083.html

缓急止痛芍药配甘草_中药基础_【中医宝典】

...,《幼幼集成》“无论寒热虚实,一切腹痛,服之神效”。 一是用于泄痢腹痛。《神农本草经》虽无芍药治痢的记载,但仲景早有运用,代表方即黄芩汤。后世治痢名方均以芍药为主。如刘完素之芍药汤:芍药一两,甘草二钱(炒),当归半两,黄连半两,槟榔、木香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8334.html

病机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机特点,对儿科病机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金元四大家对中医病机学说的发展各有建树,如刘完素提出“六气皆从火化”及“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的论点,阐发和充实了实火病机;张从正认为病由邪生,强调治病以驱邪为首务,邪去则元气自复,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849.html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分类说,使中医病因学说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丰富了脏腑辨证论治的内容。 金元时期,中医学术界涌现了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理论的争鸣大大促进了中医理论的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刘完素(河间)、李杲(东垣)、张从正(子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87.html

医史_《中医名词词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周礼.天官》记载,周代分医学为四科,即“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疾医相当于现在的内科医生。金元四大家指金,元时代(公元1115年-1368年)医学上的四大学派。中国医学发展到金、元时代,医学研究之风兴起。其代表有刘完素(守真)...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cicidian/109-13-1.html

共找到46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