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医学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祭葬,并抚恤其家属。如果死于阵战间,同伙应掩埋其尸体;如因作战负伤死亡,本部将校应经过情况详细呈报,以礼祭赠。如仅负伤,应随伤势轻重予以优赏。 在《卫公兵法》及《唐律疏议》,还明文规定对伤病员医疗失职者,按照情节轻重处以杖刑或徒刑,甚至...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24.html

叙_《望诊遵经》_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予先君石城翁.讳坤坚.字义彰.读书之暇.尝谓予曰.之为道.至精至微.明辨而行之.则可以济众.冒昧而施之.适足以杀人.尔学医有年矣.抑亦知其要否.予起而对曰.昔轩辕氏定本草.作内经.卢扁雷桐.莫不遵其规矩.汉晋唐宋.鲜能出其范围.今读其...

http://qihuangzhishu.com/736/2.htm

在中华全国医学会内科学会成立_【中医宝典】

...开展了学术讨论,打开了中医学[1] 当前,发展中医的条件,确实比以前好了。从以上的成绩看,各级领导和卫生行政部门对中医工作愈来愈重视,给予工作以很大的关心和支持。看不到这些有利条件,就会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丧失发展中医的信心。认为中医事业...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810.html

中医发展七大流派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伤寒学派:创立于东汉之际。汉代医家张仲景理论与方药熔于一炉,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专门探讨伤寒杂病的诊疗规律。其书被奉为经典,其人被尊为医圣。从晋唐至宋元明清,研究者如云,历代不衰,各展所长,形成了时间最长,医家...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79.html

痰_《法圆通》_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闭可也,何必曰。[眉批]字之义驳得倒,痰字之理认得真,治痰之法自尔超妙,非庸手所得知。患疾之人遇之病可愈,学医之人入手不得错,此救世之法,之意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12/45.htm

中医发展_中医文化_【中医宝典】

...器具 寿 联 谁搅浑了苗药? 四大怀药举办 产业化发展论坛 四诊法的奠基人--扁鹊 隋唐五代医学 踏雪斋和扫叶庄 (叶天士) 台湾医学 台灣醫診所開業 探访——中药粉针剂产业基地 王文远教授在广西传授“平衡针灸” 卫生保健 卫生保健、疾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ongyifazhan-727-1.html

台湾与内陆的医药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仁覆封王。郑和船队在台期间,还姜移栽夙山(今高维),故有“夙山县有姜,名三保姜,相传明初三保太监所植,可疗百病“之说,林谦光《台湾纪略》记述台湾当时居民“疾病不足,辄浴于河,言大士置药水中,济度诸番,云冬月亦入水澡浴以为快”。有传大士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04.htm

用药弊端说_《法圆通》_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个汤歌药性,家人稍有疾病,又不敢自己主张,请入门开方去后,又或自逞才能,谓某味不宜,某味太散,某味太凉,某味太热,某味或不知性,忙《本草备要》翻阅,看此药能治此病否。如治与病合则不言,不与病合则极言不是,从中添减分两,偶然获效,自矜其功...

http://qihuangzhishu.com/112/2.htm

自序_《校注醇剩义》_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安有穷哉!救正之法,惟有执简驭繁,明白指示,庶几后学一归醇正,不惑殊趋。爰数十年所稍稍有得,而笔之于简者,都为一集以问世,名曰《醇》,共二十四卷,分为六门∶曰脉、症、治,首察脉,次辨症,次施治,此三者为大纲。就治字三层∶曰理、法、...

http://qihuangzhishu.com/722/2.htm

中医内病外治法,透皮技术取代抗生素,发明成功,寻求发展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规模,中医史记载:“加工后的药物,贴在患部表皮的治疗方式叫“外治法”。为医学科六大基本治疗体系之一。现在“透皮技术”的治疗形式,及所达到的目的与“外治法”相同。可以说“透皮技术”就是传系中医“外治法”,是祖国中医学二千年前就有过的医疗...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83.html

共找到452,77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