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丛书。①二十六卷本。汉·张仲景等撰述。明·赵开美校刻,初刊于16世纪未。全书包括张仲景《伤寒论》十卷,成元己《注解伤寒论》十卷,宋云公《伤寒类证》三卷,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三卷,共四种。②二十卷本,刊于清·光绪年间。包括张卿子参注《...
...故题名“补亡”。本书的编次与一般《伤寒论》传本不同,且内容也有所扩充。在辑佚工作方面,有其一定的贡献。但本书体例混杂,仲景原文与后世注文相互掺混,又未能考证原始出处,是为本书的缺陷。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此书时,题名《仲景伤寒补亡论》...
...故题名“补亡”。本书的编次与一般《伤寒论》传本不同,且内容也有所扩充。在辑佚工作方面,有其一定的贡献。但本书体例混杂,仲景原文与后世注文相互掺混,又未能考证原始出处,是为本书的缺陷。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此书时,题名《仲景伤寒补亡论》...
...伤寒著作。五卷。宋·许叔微撰。许氏将《伤寒论》中证候等内容编列为100种,用七言歌诀予以阐析,并引据古典医籍详予注释,加深读者对所论诸证的认识。此非深研《伤寒论》精髓得其蕴义者莫能为。现存元刻本、多种清刻本、石印本及《十万卷楼丛书》本。...
...伤寒著作。五卷。宋·许叔微撰。许氏将《伤寒论》中证候等内容编列为100种,用七言歌诀予以阐析,并引据古典医籍详予注释,加深读者对所论诸证的认识。此非深研《伤寒论》精髓得其蕴义者莫能为。现存元刻本、多种清刻本、石印本及《十万卷楼丛书》本。...
...,师从俞樾、谭献等,关注经、子之学,初步确立对“今古文”界线的认识,此后几年陆续完成《膏兰室札记》、《春秋左传读》等。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章太炎曾为强学会捐款,与康有为、梁启超通信。 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
...考订,发挥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在如何对待《伤寒论》397法和113方的问题上,提出“不必尽泥其方,定守其法”。体现了作者不泥于古的学术观点。现存初刻本及乾隆年间刻本。...
...考订,发挥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在如何对待《伤寒论》397法和113方的问题上,提出“不必尽泥其方,定守其法”。体现了作者不泥于古的学术观点。现存初刻本及乾隆年间刻本。...
...失其原意。经二十余载精心钻研,着成《伤寒论条辨》八卷,对《伤寒论》重加整理,调整篇目,全书计十一篇,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由是形成明清时代重新整理研究《伤寒论》的热潮,其错简论的主张虽也受到若干医家之非议,但其影响深远,不容忽视,清代...
...和方法论的意义,对于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有相当大的影响。再如《明象彖》篇反复强调的“物无妄然,必由其理。统之有宗,会之有元”,反映了王弼注《易》的指导思想和他“以无为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周易略例》有《四部丛刊》影印宋本,《汉魏丛书》本等,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