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膈气呕吐噎隔呕吐症因各别治法不同_症因脉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方书所谓膈气呕吐者,此即内经气为上膈之一条也。所谓噎隔呕吐者,即内经三阳结为隔之一条也。仲景金匮书,以生姜半夏汤治痰呕,此治膈气方也;又以甘草大黄汤治呕吐便结者,此治噎隔方也。洁古家珍以呕吐分上中下三条,而以气积寒主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gyinmaizhi/646-9-6.html

中医内科学的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脉法五十二病方(现名)治百病方(现名)上下经扁鹊内经等医学著作,医学体系逐步形成。始于战国而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全面阐术了中医关于解剖、生理、病因、病理、诊法、治疗、摄身及...

http://qihuangzhishu.com/76/5.htm

内经注疑五条_读医随笔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证中国古书之义。顷读张洁古保命集,近托名刘河间书,刻入河间三书中。中卷煮黄丸条下,言一时服一丸,每日二十四丸。自注云∶一日二十四时也。夫一日既可析为二十四时,独不可析为二百刻乎?此亦可以借证者矣。一日,一日夜也。内经以日为昼,故...

http://zhongyibaodian.com/duyisuibi/683-11-2.html

春秋战国时期医学著述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记载的药物功用,有很多不仅与后世本草学相符合,而且至今仍在临证医疗中被应用。万物关于药物的采集,几乎没有记载。但加工炮制,则已记载有“煮”、“焙”、等几种原始方法。对药物服法与禁忌的记载亦极为简略,只有一条与服法或禁忌有关,如:“服乌喙...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9-7.html

胞宫_中医妇科学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胞宫,又名女子胞、子处、子宫、子脏、血室、胞室等。胞宫是女性的重要内生殖器官,关于它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胞宫的位置类经附翼说:子宫“居直肠之前,膀胱之后”,它位于带脉以下,小腹正中,前邻膀胱,后有直肠,下口连接阴道。胞宫的形态最早...

http://qihuangzhishu.com/81/7.htm

内经分发脏腑定位_诊家正眼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故腰脊痛;肝血亏,故身有痹痛也。)【按】五脏六腑以暨心包络,共成十二经,分发于脉之六部,自有定理,莫可变乱,第详玩内经,便昭然于心目矣。内经出胸、膈、腹三字,以分上中下而配寸关尺也。然腑不及胆者,寄于肝部也;不及大小肠,膀胱者,统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azhengyan/801-4-10.html

五轮八廓大略_银海指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肉血气之精,而与目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右目八廓)目之五轮八廓,内经未着其名,故其言曰∶骨之精...

http://zhongyibaodian.com/yinhaizhinan/751-7-3.html

饮食多元化 适体顺四时--内经告诉我们如何饮食养生(下)_【中医宝典】

...□ 马作峰 姜瑞雪 王平 张六通 湖北中医药大学 结合体质 辨证选食 内经花费了大量的笔墨,从生理、病理等多个角度,对因人选食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描述。素问·藏气法时论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论述了五味对五脏产生的不同影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828.html

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开展非典防治督查工作通知_【中医宝典】

...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关于科学规范非典型肺炎防治措施的通知的情况,其中包括坚持政府对防治工作统一领导机制的情况,加强医疗机构防治工作的情况,规范人员隔离的做法,合理实施卫生检疫消毒、保障道路畅通的情况,加强人口密集公共场所防疫的情况,慎重开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3827.html

关于女人原文-出自南腔北调集_【鲁迅全集】

...也许是惟恐工人“来得及”,所以高等华人的男女这样赶紧的浪费着,享用着,畅快着,那里还管得到国货不国货,风化不风化。然而口头上是必须维持风化,提倡节俭的。 四月十一日。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六月十五日申报月刊第二卷第六号...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271.html

共找到481,60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