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初诊辨证似也正确,但方证不合,则无效。转而二诊方证相合,取效明显。个中差别,需临证者勤学苦思,另加“慧然独悟”。 关于辨方证,胡希恕先生从临床角度有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六经和八纲虽然是辨证的基础,并且于此基础上,亦确可制定施治的准则...
...□ 杨俏田 山西省忻州市中医医院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这种特色靠的是中医的思维。笔者行医35年来,在临床工作的摸爬滚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辨证思维模式,愿与同道探讨。 辨证之首,注意主症 辨证之首,首先应抓其主症,因为主症是辨证的要点、...
...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冠心病虽然病位在心,但与肺、肝、脾、肾密切相关。以气虚、阳虚或阴虚为本,以痰、瘀、火、寒、实邪为标,形成本虚标实,心脉瘀阻为主要病机。该病病机复杂,各型病症常可交替或综合出现,如心肾阳虚和痰瘀互结同时出现等。因此,护理时...
...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上面搜寻,总在这六经提纲病情上体会,即误治变逆亦可知也。”可知掌握这六经提纲病情是极为重要的。...
...□ 曹元成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 咳嗽是冬季常见病,对于咳嗽的治疗,有多种方法,仅从脏腑辨证来说,《素问·咳论篇》就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说法。以下就从五脏入手,介绍不同类型咳嗽的辨证方法。 心咳:表现为咳嗽,咳吐白痰。咳嗽时...
...六经以次受病.其愈皆以七日为期.王叔和曰.其不两感于寒.更不传经.不加异气者.至七日太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小歇.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
...独立自由行动。【辨证】患者病情复杂,周期性麻痹缠绵不愈,迁延数年,日益沉重。《素问·痹论篇》云:“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本例病发于严冬,风寒湿邪,互相交织。肌肉关节疼痛,游走不定,为风痹之象;下肢时觉冷痛,遇寒加重,乃寒痹之...
...霍乱、痈脓等。在六经辨证的原则下。对每一病部提出了具体的理法方药。《伤寒论》的学术渊源正如仲景本人所言:“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辩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现确有据可寻的有《内经》与《难经》。仲景是在深入...
...仲景《伤寒》一书,乃统治外感之书,非专治风寒者也。六经分明,寒温疫三证,均晓然矣。兹录提纲于下曰∶“太阳之为病,脉浮,头痛,项强,而恶寒。”“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耳聋。”“太阴之为病,腹痛,自利,时时...
...不分胃热、胃寒、胃虚、胃实引发,一律服用胃气滞痛冲剂。结果,患者常出现予后不佳、反复发作现象。”这是中医界著名专家周超凡教授,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强调的“不辨证随意服药现象”。 周教授指出,中医在对感冒和胃病治疗中,讲究辨证论治由来已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