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儿童用药注意什么_【中医宝典】

...过量服用也会影响骨骼的发育。 3. 儿童不宜服用成人制剂。比如,速效感冒胶囊等复方制剂中含有中枢神经兴奋剂咖啡因,高烧的儿童服用后易诱发惊厥抽搐,特别是5岁以下的小儿更不宜服用。 4.  对抗菌药物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服用抗生素时要在医生指导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8934.html

儿童荨麻疹有何特点_【中医宝典】

...种类不同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各异,如婴儿以母乳、牛奶、奶制品喂养为主,可引发荨麻疹的原因多与牛奶及奶制品的添加剂。随着年龄增大,婴幼儿开始增加辅食,这时鸡蛋、肉松、鱼松、果汁、蔬菜、水果都可成为过敏的原因。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往往喜欢吃零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6578.html

儿童结核病_《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儿童结核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原发性肺结核 为儿童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核病,病变在肺门、淋巴管与淋巴结。如果细菌没有局限在上述部位,则可经血循环侵及全身脏器,发生粟粒性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和骨结核等。干酪性肺炎 当抵抗力差,身体对结核菌...

http://qihuangzhishu.com/1047/429.htm

专家解惑饮奶问题_【中医宝典】

...卫生安全考虑,还不能出售生奶供消费者饮用。 ◆需冷藏的奶和不需冷藏的奶有什么不同?  范志红:需冷藏的奶有袋装的也有纸盒装的,一般是经过巴氏消毒的牛奶,即将牛奶加热到75~80℃,瞬间杀死活菌。但这样的牛奶还可能含有耐热的、未被杀死的细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5532.html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预防_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怎么调理_查疾病_【疾病大全】

...维生素AD强化牛奶(AD奶),含VitA2000IU/L,VitD600IU/L,经试验证明,此种强化牛奶不再增加VitD制剂,是解决牛奶喂养儿VitA、VitD缺乏以及防止其过量最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方法,现已在北京推广,值得介绍各地应用...

http://jb39.com/jibing-yufang/GouLouBing265649.htm

调查表明吃零食的儿童更易获得营养平衡_儿科营养性疾病_【中医宝典】

...补充,不能作为正餐大吃特吃。为了孩子的健康考虑,仍需控制零食,多吃水果蔬菜。 可供选择的零食有以下几类: - 饼干蛋糕类:是主要的淀粉类零食,可补充小孩总热量摄入的不足。 - 奶制品类:牛奶是人类最好的钙和蛋白质的来源,对儿童生长发育有非常...

http://zhongyibaodian.com/erke-2/b3842.html

孩子脾胃虚弱如何调理_【中医宝典】

...除了有上述症状外,食欲虽好,但是大便次数多、量大,食后即拉;脾胃虚弱偏内热则食欲不佳,大便干燥(两三天一次),此类患儿多因过多食用零食或过量饮用牛奶所致。 脾胃虚弱如何调理 侯江红强调,预防脾胃虚弱家长一定要喂养得当,不过食肉类食品,避免伤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760.html

牛奶+蜂蜜可缓解痛经_妇科月经疾病_【中医宝典】

...即可缓解甚至消除痛经之苦。 为什么两种如此普通的食物有这么大的能耐呢?原来得益于两种矿物质:钾和镁。牛奶含钾多,而蜂蜜含有丰富的镁。研究表明,钾对神经冲动的传导、血液的凝固过程都起重要的作用,它能缓和情绪、抑制疼痛、防止感染及减少经期失血量;...

http://zhongyibaodian.com/fuke-2/b8815.html

铁利用性贫血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铁利用性贫血_查疾病_【疾病大全】

...一、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在生长快速的婴幼儿、儿童、月经过多、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铁的需要量增多,如果饮食中缺少则易致铁性贫血。 二、铁的吸收不良: 因铁的吸收障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者比较少见。 三、失血: 失血,尤其是慢性失血,是...

http://jb39.com/jibing-bingyin/TieLiYongXingPinXue251017.htm

药酒也需合理饮用_药酒注意_【中医宝典】

...分泌帮助消化吸收,增强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增加细胞活力。酒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脂、增强免疫功能以及抗衰老等都有较好的疗效。同样,我们应认识到,药酒是出药材和酒组成,饮用不当也存在着许多毒副作用。过量饮用可致脂肪...

http://zhongyibaodian.com/yaojiu/a14922.html

共找到41,03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