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为秋,在人为肺。肺应秋金,天地之气,至是而收敛,人身一小天地,故畜缩之象相应,而短脉见也。《内经》曰∶“短则气病。”盖以气属阳,主乎充沛,若短脉独见,气衰之确兆也。然肺为主气之脏,偏与短脉相应,则又何以说也。《素问》曰∶“肺之平脉,厌厌聂聂,...
...,故《医门法律》说:“望闻问切,医之不可缺一”。此外,疾病是复杂多变的,征候的表现有真象,也有假象,脉症不一,故有“舍脉从症”和“舍症从脉”的诊法理论。如果四诊不全,就得不到全面详细的病情资料,辨证就欠准确,甚至发生错误。从病辨证,是通过四...
...腹胀浮大是出厄.虚小命殂须努力.腹胀之病.有寒有热.有虚有实.有久有暴.病证不同.治法各异.大抵皆由于阳气外虚.阴气内积.诊得其脉浮大.则阳气尚不甚虚.阴气犹不甚积.且诸阳为表.阳气易已.故曰出厄.若脉虚小.则脾胃已虚.病当在里.诸里为阴...
...脉经云.目青者.病在肝.面赤目青.则肝肺俱伤.血气俱涩.而荣卫不得宣通.当为暴死之证.非常病也.按五脏生成论云.面赤目青皆死也.脉经云.面赤目青者.六日死.黄黑白色起入目.更兼口鼻有灾殃.池氏曰.黄属脾.黑属肾.白属肺.目属肝.口属脾.鼻属...
...之脉洪大以浮,其来滑而跳,大前细后,状如科斗,动摇至三分已 上。病眩头痛,腹满痛,呕可治。扰即死。刺脐上四寸,脐下三寸,各六分。 从二月至八月,阳脉在表,从八月至正月,阳脉在里。附阳脉强,附阴 脉弱。至即凉,实则痸疭。细而沉,不痸疭即泄,泄...
...迎为结喉旁胃经动脉。盖上古诊法有三∶一取三部九候,以诊周身之脉;一取太阴阳明,以诊阴阳之本;一取左右气口,以诊脏腑之气。然则人迎,自有其位,《脉经》乃扯人迎于左手,而分气口于右手,不知何据而云然?愚初惑之,及见《纲目》释云∶人迎在结喉两旁,...
...足兰脉是足部的趺阳、太溪、太冲三脉。由于它们在诊断疾病与判断预后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为历代医家所注重。如《脉诀汇辨》认为:足三脉为人生根本之所系,临诊之时不可不察。 除了独取寸口诊脉外,脉诊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诊怯。 一、足三脉 足兰...
...在《伤寒论·平脉法》上说:“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金匮要略》文同。《脉经》在革脉脉形的说解中存在一个很明显的错误.就是以牢为革,说:“革脉有似沉状,实大而长微弦。”在今本《脉经》此文下有《...
...《素问》卷五第十七《脉要精微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四第一中、下篇。自“黄帝曰:请问脉之缓急”至“调其甘药”,见《灵枢》卷一第四《邪气脏腑病形篇》,又见《甲乙经》卷四第二《病形脉诊》下篇。自“肝满肾满”至末,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八《大奇论...
...),字守真,金代河间府人,后人习称“刘河间”。他从25岁起开始研读《黄帝内经》,“日夜不辍,殆至六旬”。其学术贡献最突出的是对火热病机加以演绎发挥,形成“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病”的著名论点,这些研究均来源于《黄帝内经》“病机十九...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