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一位门客,从蜀地带回一妓,陆游将她安置在外室居住,这位门客每隔数日去看望她一次。客偶然因患病而暂时离去,引起了蜀妓的疑心,客作词解释,妓和韵填了这首词以作答。见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一。 蜀妓疑团虽已得释,但怨气犹在,故开端三句写道:...
...说云“《关雎》,后妃之德也”至“用之邦国焉”,名《关雎序》,谓之小序;此以下则大序也。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卜商意有未尽,毛更足成之。 《後汉·儒林传》:卫宏从谢曼卿受学,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至今传於世。 《...
...方书。此书所载多可用。 ※《孙氏传家秘宝方》三卷 陈氏曰:尚药奉御太医令孙用和集。其子殿中丞兆,父子皆以医名。自昭陵时迄於熙、丰,无能出其右者。元丰八年,兆弟宰为河东漕,属吕惠卿帅并,从宰得其书,序而刻之。自言为思邈之後。晁氏《读书志》作《...
...学者宗,天下慕其声名。人见公应于外者之不穷,而不知公之得于内者深也。及得公所为《类要》上中下帙,总七十四篇,凡若干门,皆公所手抄。乃知公于六艺、太史、百家之言,骚人墨客之文章,至于地志、族谱、佛老、方伎之众说,旁及九州之外蛮夷荒忽诡变奇迹之序...
...第一品“入神”追求的正是这种境界。那么这种境界与“中”的观念有什么渊源?渊源就在于他们都统一在个人的修为之上。《黄帝内经》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
...考《汉书·艺文志》,分医经与经方而二之。而隋书经籍志则统以医方。乃读其论,则均有味乎谚所谓有疾弗治。适得中医云云盖诚见夫医或失宜,热以益热,寒以增寒,转伤于内,与其授权于庸医,固不若听命于造物,以不治治。然瞑眩瘳疾载在书,医师率属,十...
...□ 刘冠军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温病条辨》首方为桂枝汤,且桂枝用量倍于芍药,故颇受后人非议,认为目无法纪,自乱其例。其实桂枝汤在此不但用之得当,亦证明吴鞠通精究《伤寒论》始著《温病条辨》,而温病乃《伤寒论》之阳明病也。 温病分为...
...藏医书。奚啻万卷。胥熟读精思。舍短取长。故为人治病。辄多奇效。惜冗于诊务。乏暇着述。所作仅数种耳。《医学薪传》。《饲鹤亭集方》。已由哲嗣合刊流传。尚有《方外奇方》。《凌临灵方》。《本草害利》等书。未付剞劂。今岁裘公有三三医书之创刊。圭思中医...
...中医的医术往往又称为“岐黄之术”,黄指的是轩辕黄帝,岐是他的臣子岐伯。相传黄帝常与岐伯、雷公等臣子坐而论道,探讨医学问题,对疾病的病因、诊断以及治疗等原理设问作答,予以阐明,其中的很多内容都记载于《黄帝内经》这部医学著作中。后世出于对黄帝...
...标签: 我们都知道中医的核心就是围绕着阴阳而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开首即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话对中医这门学问进行了高度浓缩和概括。所以中医这门学问,离不开天地,...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