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与IgG1和IgG3有低亲和相互作用。活化B细胞表面有一个IgM结合蛋白(FcμR),但在T细胞、单核细胞或粒细胞都没有。在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有FcαR,因而IgA亦有调理素作用。近年有T细胞上存在IgD受体的...
...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图10-5)。图10-5 内毒素性休克的发生机理(1)内毒素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而使大量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聚集和粘附在微循环内(特别是肝和肺内),血流受阻(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和粘附,早期是可逆的,可...
...并非仅与C3裂解产物反应,因而按其发现先后依次命名为CR1(CD35),CR2(CD21),CR3(CD11b/CD18),CR4(gp150,90:CD11c/CD18)。其主要特征列于表3-5。此外,尚有其他补体成分的受体,如Ciq受体、...
...抑制作用,且成功地应用于动物炎症模型。 近来,部分离体实验证实,一些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吲哚美辛、阿司匹林、醋氯芬酸在模拟选择素诱导的滚动阶段强烈地抑制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的黏附。该效应是中性粒细胞表面的L-选择素迅速裂解和脱落的...
...变化。检查离心沉淀后尿沉渣中的白细胞可用于辅助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及其早期排查。 1.泌尿系统有炎症时均可见到尿中白细胞增多,尤其在细菌感染时为甚,如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肾结核等;若中性粒细胞大量出现,应怀疑肾、尿路有...
...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IFN-γ可刺激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细胞表达FeγRⅠ水平增加5~10倍,G-CSF也这种促进作用。(2)FeγRⅡ(CD32),为40kD穿膜糖蛋白,属于Ig超家族,胞膜外区有2个C2结构,FeγRⅡ表达于除红细胞外...
...停留数小时即迁移到人体各组织。当外来物质进入机体被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发现后,细胞产生出的物质能吸引嗜酸粒细胞到感染部位。嗜酸粒细胞随后释放出的毒性物质能杀灭寄生虫并破坏异常的人体细胞。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是指...
...小儿慢粒,小儿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小儿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CML是白血病中最先被认识的一种血细胞疾病,其临床表现及血液学检查有其特殊性。慢性白血病在小儿较少见,其中绝大多数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CML)。本病以白细胞升高和脾肿大为主要...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CR4gp150/95CD11C/CD18Ic3b、C3d、C3dg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血小板一、CR1(CD35)CR1作为免疫粘附(immuneadherent,IA)受体而引起免疫粘附现象早已...
...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肾结核等;若中性粒细胞大量出现,应怀疑肾、尿路有活动性细菌感染;与小圆上皮细胞或尾状上皮细胞共存时,考虑为肾盂肾炎;与圆形上皮细胞共存时,考虑为膀胱炎;与扁平上皮细胞共存时考虑为尿道炎或混入白带。 2.女性阴道炎或...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