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盛下虚,感受温邪往往导致肝风骤动的营血险证,仅用清解凉营法已不能效,故常加入“三甲”“二至”阿胶枸杞等滋填真阴之品,以获良效。金子久(1870~1921),名有恒,近代浙江名。金氏对温病学派探研甚勤,尤得力于叶氏《临证指南》喻氏《...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65.htm

施杞 简历_【中医宝典】

...,1996年评为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被美国普林士顿大学新加坡中医学院日本关西针灸大学欧洲中医学院等8个国外院校聘为客座教授。曾拜全国著名老中医石筱山石幼山教授为师,系统地学习研究中医骨伤科理论石氏伤科经验,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966.html

中医养生学的概念_《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方法,并用这种理论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http://qihuangzhishu.com/152/2.htm

伤寒_史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自从汉代张仲景着成《伤寒论》以来,后世医家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对该书加以注解发挥者数以百计,对发扬仲景学说起了一定的作用。他们之中虽有各种不同见解的争论,但在继承发扬仲景学说上则是一致的。迨至温病学说兴起,在伤寒温病之间的学说争论更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shanghanpai-1976.html

关于中医的三次论争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会长余伯陶等联合全国19个省市中医界同仁堂西鹤年堂等药业人士,组织了“医药救亡请愿团”,要求将中医纳入医学系。迫于压力,政府只得一面搪塞说废除中的政策不会实施,一面仍拒绝将中医列入教育计划。中医界的第一次斗争就这样失败了。 西医误诊...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12.html

中医辨证与西医病的理论认识_【中医宝典】

...西医病的理论关系。 1 中医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一个特点,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反复实践所总结出来的科学理论,所谓“辨证”,就是分析辨证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399.html

中医是一门艺术_【中医宝典】

...医学流派,好比风格独异的艺术流派,各展风流,虽然思维方式各异,治疗功效却是殊途同归。 三中医是用药艺术。中医用药非常讲究,有正治反治之别。中药有寒凉“四气”(即四种特性),“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即为正治(常规治法)。当疾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281.html

释_《思考中医》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首先释第一个字,字比较简单。《说文》曰:判也。《广韵》说:别也。合起来就是一个判断区别之义。《康熙字典》载《礼学记》注云:“谓考问得其定也。”又载《周礼天官书》注云:“然于事分明无有疑惑也。”综合以上诸义,就是将通过各种...

http://qihuangzhishu.com/145/80.htm

张从正 简历_【中医宝典】

...学后又下传麻知几常仲明张伯全等人,继续得列流传发展,形成金元医学一大学术流派“攻下”。传张从正还曾撰有《张氏经验方》《伤寒心镜》等书,惜均未存世。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91.html

唐汉钧_一辨证论治与病论治相结合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预后转归,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唐师认为,将病与辨证分期相结合,实际上也就是对所诊查疾病进行全方位定名定性定位的过程,也就是对疾病全面认识的过程。外科诊疗中首先要病,其目的在于明确疾病的诊断,并借此以判断疾病的发展预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tanghanjun/555-3-1.html

共找到1,067,48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