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_《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开发抗衰老的药物以及讨论重危病症治疗为中心的大部头专著。内容洋洋数十万言,学理深奥,难为一般非专业人员所认识与掌握,更难解决家庭中老人的疾苦。有见于此,本书作者们乃以自己的临证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深入浅出地写成《常见老年疾病的中医防治与...

http://qihuangzhishu.com/1045/2.htm

绿满窗前草不除 锲而不舍着方书——写在《新编方剂学》出版之后_【中医宝典】

...当历经五载笔耕,《新编方剂学》由《中医方剂大辞典》主编彭怀仁教授主审、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之际,不禁感慨万分! 谚云:人的经历是一笔财富。就我而言,先后经历了中医学、当归用八钱,芎桃姜草酒童便,养血化瘀又温经,恶露不行腹痛蠲等;组方原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531.html

发展中医学要有创新思维_【中医宝典】

...杨振宁先生在谈及《易经》时说,《易经》彻底定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甚至在科学发展上直接导致了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中医与《易经》结合没有前途。他对《易经》的评价和对中医发展的观点自有他的道理之处,我们应一分为二看待。笔者认为他毕竟是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78.html

中医一种生命品质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方式。数千年来,中医一直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实践基础;通过其独特的疗法,调和脏腑系统,维持体内环境平衡,从而达到身心愉悦的状态,健康快乐地生活。 中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形成于大约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黄帝内经》是中医诞生的标志。 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067.html

邪非“皆从正来”——与曹东义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说有失偏颇,曹文所谓“非时失位即为邪”,仅是作为致病因素——邪气来源之一,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关于人的治病因素——邪气的分类认识已逐步深化。比如明代大家吴有性根据当时疫病流行及其诊治实践所作的《温疫论》,就不同意王叔和所谓“非时之气”可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002.html

中医是科学吗_【中医宝典】

...,只会误人子弟。正是基于这样非科学的思维,作者将“中医理论,如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等作为中国式的科学。我们还要说,作者的论述明显是非科学的,而是情感的,他说,“中医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的国粹。她在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事业中作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695.html

《泊宅编》中的医药文化_【中医宝典】

...三斗火,陈承箧中一盘冰”。他评价二医的医术说:“古之良医,必量人家虚实,察病之阴阳而后投以汤剂。”指出二医执着于冷暖,临证时专于温补清泻,未免失之偏颇。不过,从中医学术流派形成的历史来看,石藏用医和陈承医的学术风格,与后世金元时的河间学派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37.html

中医未病的现代“话”——亚疾病_【中医宝典】

...古人所说的“治未病”包含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层意思。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未病”不仅是指机体处于尚未发生疾病的时段及其状态,而且包括疾病在动态变化中可能出现的趋向和未来时段可能表现出的状态。因此中医“治未病”可以分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097.html

关乎“国际体面”的《国医条例》之争--百年中医沉浮录⑨_【中医宝典】

...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时发起游行请愿,亦无结果。 1934年底,中医杂志忽然纷纷登载了一条新闻——“汪精卫现亦信仰国医”。原来,这一年汪精卫的岳母患了阿米巴痢疾,西医屡治无效,不得已延请著名中医传染病的知识和能力,在近年的几次公共卫生事件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087.html

朱门妙手伤寒名家——宋代医家王实生平简介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e# 朱门妙手伤寒名家——宋代医家王实生平简介 一) 迷一样的身世 《宋史·艺文志》载有《伤寒证治》一书,王实撰,但关于王实平《宋史》没有记载,当代李云先生《中医人名辞典》综合《宋史·艺文志》、《世善堂书目》、《中国医籍考》等资料云:“...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085.html

共找到390,83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