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针》是一部针对明末社会腐败现象痛下针砭的拟话本小说,它通过具体的人物和故事,揭露了科场的腐败、官场的腐败、商界的腐败以及下层社会风气的败坏.作者开出的药方首先是在选拔人才方面不必迷信科举,让绿林中人也为国家效力;其次是要求官员正直...
...出自:五代李珣的《渔歌子·荻花秋》类型:四季原文如下: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清代医家。字鹤洲,生平欠详,辑有《脏腑证治图说人镜经续录》二卷,现有刊本行世。...
...清代医家。一名澄,字练江。安徽芜湖人。后迁居扬州。世医出身,承家学,业医四十余年,闻名于当时,尤以治疡科着称,以治外必本诸于内之治则,故倡疡医须谙内科证治、脉理等。辑《疡医大全》四十卷(1760年),凡涉外证者,绘图立说,按证立方,内容...
...清代医家(1748-1812年)。字永嘉,盐官(今浙江海宁)人。世医出身,医术高明,有自己独特见解。其余秉衡尝着《重庆堂随笔》,未竟而殁。国祥为之增辑注疏,对于温病之暑湿、暑热,皆有所立论。排斥温补法,认为张子和攻邪法始能中病,亦颇有见地...
...在医书作者之下,有时加一“学”字,实际上即是编写,“学”意指学习,谦虚之词。撰,也是编写的意思。辑。是编辑,聚集,如《神农本草经》原书已佚,清·孙星衍等从《证类本草》中摘出成书(公元1799年),称为辑本。...
...》,三卷”。历代有多种传本和注本,现存最早的辑本为明卢复辑《神农本经》(1616),流传较广的是清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1799),以及清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1844)、日本森立之辑《神农本草经》(1854)。神农,古传说中“...
...有关病变而提出的。“三刺”是指毫针刺入皮肤后,分浅中深等三种不同深度的分层刺法,后世发展为烧山火、透天凉等综合补泻法。《灵枢·官针》:“凡刺有九,以应九变。”所谓变者,是指不同性质的病变。故九刺的主要内容就是讨论九类不同性质的病变,应运用...
...(《脉经》曰∶“重手按至筋骨乃得。”杨氏曰∶如石沉水底,主里。”)沉居筋骨有无 ,着骨推筋仔细摩。有病而沉兼别脉,沉而无病世人多。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积,沉紧冷痛。多有无病脉沉者。沉居命脉悠长,足征寿考;沉居肾脉恬静,咸颂仁人;沉居...
...》两书增入,分为三册。郑祥征清代医家。字继善,号少遇,晚号念山。江苏吴县人。世业女科。潜心研习,治病不泥古方,常取良效。尝辑历代名医议论,编成《灵兰集义》。子维嗣、维业,继其业。郑文焯(1856-1918年)清末医学家。字俊臣,号小坡,又号...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