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牢之意也。气来实牢者为得,濡虚者为失,故曰若得若失也。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心为火,荥亦为火,泻手心主俞土,火之子也,是谓迎而夺之,补手心主井木,火之母也,是谓随而济之。手少阴无俞,故取手心主。...
...∶孙公文垣,论病理则发明处甚多,如辨三焦命门,亦多阐发深义奥理,惟论药,确有过泥古人夸奖之处,是其阙点耳。《难经经释》徐灵胎《难经经释》,辨正误谬,有功医学,其释“分寸为尺,分尺为寸”云∶关上分去一寸,则余者为尺,关下行去一尺,则余者为寸。...
...电子科技发扬祖国传统医学、弘扬祖国优秀文化,我们民间中医网的网友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启动了“中医经典古籍电子丛书”的编制工作。郑钦安的《伤寒恒论》是我们继《医理真传》和《医法圆通》之后完成的第三部电子版书籍。本书以巴蜀书社1996年1月出版的...
...广究医理之奥,则最古之《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最博之《千金》、《外台》诸书俱在,原不以浅略域之也。抑闻之,行远自迩,登高自卑,苟由此而寻源竟委,以游灏博而归于精微。为三折肱之良医,登一世于仁寿,是二书者,又未必非梯航之一助云。...
...阴维维于阴,其脉起于诸阴之交。若阴不能维于阴,则怅然失志。其脉所发者,阴维之 ,名曰筑膑,与足太阴会于腹哀、大横,又与足太阴、厥阴会于府舍、期门,与任脉会于天突、廉泉。《难经》云∶阴维为病苦心痛。此阴脉所发,凡十二穴。筑膑(内踝上) 腹哀...
...医之为道,精矣微矣。脏腑生成之象,经络起止之原,六气循环之理,五行生克之机,必须一一讲求明白,始可以论证出方。学问有体,而后有用,岂可区区专重夫末节哉,然脏腑、经络、六气、五行之说,《内经》、《难经》、《伤寒》、《金匮》诸书言之详矣。而...
...黄帝内经十八篇》是也。医门此书,即业儒之五经也。难经出 更洋洋 洋洋,盛大也。《难经》八十一章,多阐发《内经》之旨,以补《内经》所未言,即间有与《内经》不合者,其时去古未远,别有考据也。秦越人,号扁鹊,战国人,着《难经》。越汉季 有南阳 张机...
...不足而补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而用针者反实其外,是谓重竭,重竭则必死,其死也静。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而用针者反实其内,是谓逆厥,逆厥则必死,其死也躁。肝肾为阴,心肺为阳,阳在外,阴在内,绝于内者...
...通论 一、《素》、《灵》 二、《难经》 三、《伤寒论》 四、《伤寒补亡论》 五、《伤寒直格》 六、《此事难知集》 七、《医经溯洄集》 八、《丹溪心法附余》 九、《伤寒补天石》 十、《伤寒六书》 十一、《伤寒绪论》 十二、《温热暑疫全书》 ...
...内经》、《难经》所有之文本,即由上古相传而来,必无谬误,无如五代以前,印书之学,尚未发明,各种书籍皆有手抄,甚为难得。又易错落舛误,一经世乱,往往焚毁无遗,此相传之一难也。秦汉以上,各种学术率以口耳相传,未能笔之于书,人存则学存,人亡则学亦亡...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