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作霖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证精要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现代针灸医案选针灸疑难奇证医案荟萃针灸临证指南新编针灸学等书中。 名医:陈作霖更多内容... 学术观点 •一、施行针灸,勿忘辨证 •二、情志致病,必取厥阴 •三、脾胃为本,重视后天...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henzuolin/index.html

绪言_原旨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黄帝作内经,史册载之,而其书不传。不知何代明夫医理者,托为君臣问答之辞,撰素问灵枢二经传于世,想亦闻陈言于古老,敷衍成之,虽文多败缺,实万古不磨之作。窥其立言之旨,无非窃拟壁,故多繁辞,然不迨拜手赓扬、都俞吁 之风远矣!且...

http://qihuangzhishu.com/620/2.htm

道光帝禁针诏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改为9科,针灸仍为其中之一科。政府还多次翻刻针灸名著针灸大成。所以说,清代前中期针灸,虽然不再像明代那样名著迭出,但依然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然而,帝位传到了道光,清朝第八位君主,情况骤变…… 一个看似平庸皇帝,却成为中国历史“分水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09.html

兑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骨骼部位名。亦称锐骨。指手腕背部小指一侧骨性隆起,今称尺骨茎突。针灸甲乙:“神门者,……在掌后兑骨之端陷者中。”②穴别名。一出针灸甲乙。即颧髎。见该条。又难经·六十六难:“少阴之原,出于兑骨。”丁注:“兑骨,即神门。...

http://qihuangzhishu.com/167/1835.htm

针灸文化--近现代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是针灸著作中,开始使用现代解剖术语。 新中国建立,中医获得了新生,针灸也得到了全面发展,特别是在针灸作用机理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它以针刺镇痛机制研究为先导,揭示了针灸作用机理部分环节,其成果为国际学术界所公认,使针灸学率先在中医学现代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74.html

针灸大成针法_中医刺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名济时,编着有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一书,后扩充辑集为针灸大成十卷。...

http://zhongyibaodian.com/cijiu/113-17-0.html

针灸源流_针灸易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秦越人祖述黄帝内经,设为问答之辞,以示学人。子午一卷,论针灸之要,撰成歌诀,后人根据托扁鹊者。千金方,唐·孙思邈所撰。至引导之要,无不周悉。十四发挥三卷,许昌滑寿伯仁,传针法于东平高洞阳,得其开阖流注交别之要。而施治功,...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yixue/313-4-1.html

急症针灸简史与现状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针灸资生等,多记载有灸治急症内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较晋唐有所发展。 1.重视理论探讨 灸治急症,晋唐时偏重临床,缺乏理论上研究。宋代一些医家开始注意到这方面工作。窦材提出灸可扶阳保本说, 他认为“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27.html

承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穴名。出针灸甲乙。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另说在前发际上3寸(针灸甲乙);前发际上2寸(千金要方。布有额神经外侧支和枕大神经吻合支,额动、静脉,颞浅动、静脉及枕动、静脉吻合网...

http://qihuangzhishu.com/167/442.htm

行气玉佩铭--现存最早气功记载 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我国现存最早有关气功文字记述是行气玉佩铭 行气玉佩铭刻于公元前380年前后(即战国初期),它原刻在一个12面体角柱形玉佩上。原拓片可见三代吉金文存卷20。原为篆书,共45字,郭沫若同志译为今天通用文字,即:“行气,深...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17.html

共找到1,176,96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