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一方面是谈“道”,一方面是论“德”。老子认为“上德”是完全合乎“道”的精神。二十一章曾写道:“孔德之客,唯道是从”;二十八章说:“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五十一章说,“生而不有,为而不...
...一章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
...释词持异议,谓:“‘安’犹于是也,乃也,则也。老子曰:‘往而不害,安平太。’言往而不害,乃得平泰也。” 乐与饵,过客止。道出言,淡无味, 严可均曰:“道出言”,御注、河上、王弼作“道之出口”,傅奕作“道之出言”。下“视”、“听”、“用”三句各...
...学者如胡适之先生之流,这才把曹氚和冯执中念念不忘的记在心儿里〔9〕:这就是所谓人生有限,而艺术却较为永久的话罢。 还有一种,是以为《出关》乃是作者的自况,自况总得占点上风,所以我就是其中的老子〔10〕。说得最凄惨的是邱韵铎〔11〕先生—— “...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题记:《岳阳楼记》是千古名篇,历来为人所传诵。其魅力...
...十一月十七日《申报·自由谈》。 〔2〕 “慨自欧风东渐以来” 这是清末许多人笔下常常出现的滥调;“欧风东渐”指西方文化传入中国。 〔3〕 关于道士长生不老的故事,见《太平广记》卷二八九引五代汉王仁裕《玉堂闲话》:“长安完盛之时,有一道术人,...
...”盖皆本于老子。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 罗振玉曰:敦煌庚本“争”下有“也”字,辛本“不”作“无”,壬本作“非以其不争”。谦之案:王本、河上本作“莫能与之争”,傅本首句上有“不”字,范本“以其不”作“不以其”,严本作“非以”。又强本成疏...
...现代学术界,研究《老子》的趋向,归纳起来,大概可分为三个路线:第一类:纯粹走哲学思想的研究路线。 作这方向研究的人,各有各的心得,各有自己的见解。乃至有人以西方哲学来批评《老子》,或者以西方文化来与《老子》 比较。这是学术性的一类。 第二...
...视,利幽人之贞:原文无,据《苏氏易传》补。 ②已有能履、能视之才:原文无“能视”二字,据《苏氏易传》补。 ③眇者得之能视:原文无此六字,据《苏氏易传》补。 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 《象》曰:“归妹以须”,未当也。 古者谓贱妾为“须”,故...
...由老子到孙子-出自《老子他说》 《老子》一书,原著不过五千言,可以说,几乎是一字就涵盖一个观念的好文章,一句就涵盖有三玄三要的妙义。 它告诉了我们许多法则。几千年来,大家都在研究老子,而有研究著作流传下来的,古今名家的著作,有数十家之多,...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