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祗三百六十八家,不足五百之数。而所云新添诸家,皆不著名氏。大抵虚构其目,务以炫博,非实有其书。即所列一百四十八家如皇甫湜、孟郊、张籍等,皆同时倡和之人。刘眗、宋祁、范祖禹等,亦仅撰述《唐史》。均未尝诠释文集。乃引其片语,即列为一家,亦...
...儒书有经子史集,医书亦有经子史集。《灵枢》、《素问》、《神农本经》、《难经》、《伤寒论》、《金匮玉函经》,为医门之经;而诸家注论、治验、类案、本草、方书等,则医之子、史、集也。经细而子、史、集粗,经纯而子、史、集杂,理固然也。学人必不可不...
...余弱冠时,家多疾病,先世所藏医书颇多,因随时翻阅,不过欲稍识方药而已。循习渐久,乃上追《灵》、《素》根源,下沿汉、唐支派。如是者十余年,乃注《难经》;又十余年,而注《本草》;又十余年,而作《医学源流论》;又五年而着《伤寒类方》。五十年中,...
...金匮著作。二十四卷。清·沈明宗编注。刊于1692年。初名《张仲景金匮要略》,1693年重刊时改题本名。沈氏以世传的《金匮要略》刊本“编次失序”,已非原貌,并认为“从来着书立言,必先纲领,次及条目”,因将《金匮要略》重予编排,以序例冠于首,...
...金匮著作。二十四卷。清·沈明宗编注。刊于1692年。初名《张仲景金匮要略》,1693年重刊时改题本名。沈氏以世传的《金匮要略》刊本“编次失序”,已非原貌,并认为“从来着书立言,必先纲领,次及条目”,因将《金匮要略》重予编排,以序例冠于首,...
...项后第一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陷中,正坐取之,督脉别络,手足太阳、少阳之会。《难经》曰:『骨会大杼。』疏曰:『骨病治此。』袁氏曰:『肩能负重,以骨会大杼也。』《铜人》针五分,灸七壮。《明堂》禁灸。《下经》、《素注》针三分,留七呼,灸七...
...伏于血气之中,必随生阳之气而动,动甚则病发。故其发也,随气流行,亦无定处,所以《难经》言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也,各随其经之所在而取之。故必观其现证,方知其邪发于何经。今经文按生气之序,以列其证,故首列肝,次以心、脾、肺、肾也。如...
...脱,耗损之意。指真阴损耗而致突然视力严重减弱的病变(《难经.二十难》:「脱阴者目盲」)。五脏六腑的精气皆上注于目,若脏腑的真阴耗损,往往可使视力减弱,特别是肝肾二脏的耗损,因肾主藏精,肝开窍于目,肝肾亏损,则视物不明或夜盲,可见于急性热病...
...阳维脉所发生的病候。《难经·二十九难》:“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吕广注:“怅然者,其人惊,惊则维脉缓,故令人身不能收持;惊则失志,善忘,恍惚也。阳为卫,故...
...医经著作。包括《素问》十卷,《灵枢》十卷。本书是1910年上海广益书局将明·马莳及清·张志聪二氏所注《内经》合编而成。故又名《张马合注黄帝内经》。合编时未增入新的内容。现存清刻本。...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