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虚圆。 劳公强说修行渐,顾我方为病垢缠。 应是床头有新酒,欲邀佳客故留连。 《病后》苏辙 一经寒热攻骸骨,正似兵戈过室庐。 柱木支撑终未稳,筋皮收拾久犹疏。 芭蕉张王要须朽,云气浮游毕竟虚。 赖有衣中珠尚在,病中点检亦如如。 《复病三首》...
...唐韩愈。海山仙馆本,亦在《全唐文》内。) 《东观奏记》三卷。(唐裴庭裕。《续百川学海》本,《唐宋丛书》本,《稗海》本。) 《隆平集》二十卷。(旧题宋曾巩。康熙四十年彭期校刻本。) 《东都事略》一百三十卷。(宋王偁五松室仿宋本,扫叶山房本。) ...
...乐章以外,诗乃百有二首,而唱和联句,他人所囗见者不与焉……其下五卷则皆当时应用之文;衰世之事,其可采者已载于本传、《文选》,余视诗劣焉,无传可也。”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官宣城太守。 〔33〕《独秀文存》...
...篇《老耗子》是柔石〔8〕从《俄国短篇小说杰作集》(Great Rus^sian Short Stories)〔9〕里译过来的,柴林(Leonide Zarine)原译,因为那时是在豫备《朝华旬刊》〔10〕的材料,所以选着短篇中的短篇。但这也...
...幼年接受良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
...堂本。明梅鷟《古文尚书考异》,已括阎、惠、王诸家书内。) 《尚书集注音疏》十二卷,《尚书经师系表》一卷。(江声。原刻篆书、真书两本,学海堂本。) 《尚书王氏注》二卷。(魏王肃。马国翰辑。《玉函山房辑佚书》之一。止标列近古尤要及辑本独详者数种...
...一八九九年八月一日出版的《文学的反响》(Das litter^arische Echo)〔6〕,现在是大概早成了旧派文学的机关了,但那一本却还是第一卷的第二十一期。原作的发表在一八八七年,作者只二十八岁;后十三年,德文译本才印出,译成还在其前...
...本,则有间矣。既以补乡邦之阙,亦使学者据旧鉴新,思公所以增损移易,则虽与公生不同时,殆将如升堂避席,亲承指授,或因是稍悟为文之法,此区区本意也。六月己巳,前进士周必大谨书。〈周必大刻本《欧阳文忠公集》〉欧阳文忠公集序(明·李均度) 文之有集...
...札子奏。臣伏见《元�贡举敕》:“诸诗赋论题,于子史书出。(唯不得于老庄子出。)如于经书出,而不犯见试举人所治之经者亦听。(“谓如引试治《诗》、《书》举人,即听于《易》、《春秋》经传出诗赋论题。引试治《易》、《春秋》举人,即听于《周礼》、《...
...“立此存照”(四) 晓角 近年的期刊有《越风》〔2〕,撰人既非全是越人,所谈也非尽属越事,殊不知其命名之所以然。自然,今年是必须痛骂贰臣和汉奸的,十七期中,有高越天先生作的《贰臣汉奸的丑史和恶果》,第一节之末云:“明朝颇崇气节,所以亡国...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