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_老子道德经校释

...寇才质诸本并如景福,亦作二句。陈云“河上本作‘宠为上,辱为下’,于经义完全,理无迂阔。知古河上本原不阙上句。”按“宠辱”,谓宠辱之见也;“为上”“为下”,犹第六十一“以其静为下”,“大者宜为下”,诸言为下之见也。盖谓以为上为宠,以为下为...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9.html

第五十一_老子道德经校释

...以生、畜、长、育相间为韵。顾炎武唐韵正卷十四“熟”,殊六切,去声则殊溜反。老子“故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又“育”,余六切,去声则音柚。老子见上。 右景龙碑本七十二字,敦煌本注六十八字(实六十六字),河、王、傅本...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7.html

老子·道经·第五评析

...这一从反对“有为”的角度出发,老子仍谈论的是“无为”的道理。天地不仁,表明天地是一个物理的、自然的存在,并不具有人类般的理性和感情;万物在天地之间依照自然法则运行,并不像有神论者所想象的那样,以为天地自然法则对某物有所偏爱,或对某物有所...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4.html

老子·德经·第五十二评析

...正是把概念形成的理论证明,当作对具体事物认识的方法了。西周以来,中国已经产生了例如五行那样原始、自发的唯物论。当老子第一次试图把那种元素化的‘物理性形式’推进到更高阶段的理论性的形式时,的理论形式的唯物主义思想,也因受到了历史与科学条件...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4.html

第三_老子道德经校释

...不上贤,使民不争; 严可均曰各本“上”作“尚”。 罗振玉曰敦煌本作“不上宝”。 谦之案作“上”是也。“宝”字疑误。“上”与“尚”同。淮南齐俗训“故老子曰‘不上贤’者,言不致鱼于木,沉鸟于渊。”引亦作“上”,与景龙、敦煌、遂州诸本同...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19.html

老子·道经·第十七评析

...”。在帝王世纪中,记载了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五老人击壤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尧之德也!老人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种生动的画面,可以说是对老子的“百姓皆曰我自然”的最好图解。 在...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9.html

老子思想与全球化_道家_【文学360】

...,老子思想的当今价值呢?对的思想又如何评估呢?天下篇的作者所守的是“雌”(柔弱之意)、是“辱”(受垢之意);而所取的是“后”、是“曲”,是“人皆取实,己独取虚”。荀子·天论篇也老子有见与诎,无见于信。”这“诎”就是屈曲的...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74.html

第九_老子道德经校释

... 谦之案文子上德篇引“功成、名遂、身退,天道然也。”淮南道应训“故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亦均有“也”字。又“身退”,开元御注本作“身○”。字鉴曰“○,‘却也,从月从◆,从◆。’俗作退。” 「音韵」此江氏韵...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5.html

第三十八_老子道德经校释

...此言世风之日漓也,道德仁义递降,而以礼为治民。三千三百皆所以约束整齐其民,由忠信之既薄,而礼为治国之首。乱,治也。老子言礼,故孔子问礼。 谦之案宋说辨矣,然未明学术源流,以“乱”训“治”。证之经文六十四“治之于未乱”,则“治”“乱”对文,...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4.html

老子思想与自然法思想(道法自然)_道家_【文学360】

...生万物。”(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版42;以下引自该书,仅注章次)“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第1)。老子的“道”又是支配宇宙万物的普遍永恒法则“道者,万物之注也”(62)。老子认为,人类事务必须遵从...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64.html

共找到702,93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