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指水毒病。多发于山谷溪源地区。《诸病源候论·水毒候》:“自三吴以东及南诸山郡县,有山谷溪源处,有水毒病,春秋辄得。……以其病与射工诊候相似,通呼溪病,其实有异。”或单指无疮的水毒病。该书并谓:“有疮是射工,无疮是溪病。”参见水毒病...
...了自己的家乡。 1766年秋(乾隆三十一年)江宁太史袁子才左臂忽然缩短,不能伸展,多方医治无效。就坐船到洄溪请徐大椿医治。徐大椿与其平素意气相合,曾选他的《嘲学究》俳歌一曲,载入所编纂的《随园诗话》中以警世。两人以前无缘想见,此次幸会,如同...
...#e# 吾曾多次修研于中医各院校之门,亦得诸名家教诲。受益良多。然所睹所感亦复不少。 今就徐氏大椿《洄溪医案》“血痢”一案所载,谈点个人见解。 “洞庭葛狁诚,患血痢五年,日夜百余次,约去血数石,骨瘦如柴,饮食不进,举家以为必无生理。余友姜...
...脉学名词。脉象之一。脉象端直而长,指下挺然,如按琴弦。主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素问·玉机真脏论》:“端直以长,故曰弦。”...
...肘后方治肠内瘀血,丹溪治痢疾腹痛,亦只如其分以任之耳。物理至微,古圣何能尽言,得其旨而扩之,方为善读古书。易老舟楫之剂载药不沉之说,大为张隐庵所訾。其实桔梗降而复升,性与肺比,不易下沉,外科于上焦痈疡,所以非此不可,洄溪评外科正宗无异言。且易老...
...“五方风土异宜,古今元气不同”,医林每奉此二语为治病立方之要旨。以为西北高燥多寒,东南卑湿多热,高燥则筋骨劲强,卑湿则肌肉柔弱,此分情势之刚柔,非以判本原之强弱,故《内经·异法方宜论》、《五常政大论》,圣人早为详言之。至古今元气不同,则愚...
...者死。” 《活人书》:“沉牢痼冷。” 《四言举要》:“积聚在里,牢急者生。” 《医宗必读》:“沉牢痼冷。蒿血在中,牢大却宜。” 《脉学阐微》:“牢面兼敷,热邪阻滞。牢而兼迟,痼冷寒积。牢而兼实,癜积郁结。” 牢脉之相兼脉较少见,因牢脉本身...
...辨证论治的主要构成内容之一。这段时期对脉诊既有分析,又有综合的成就,显示了脉学进展的深度,同时与整个医学体系及其发展得到适应与统一。 5、《难经》提出了诊脉方法的最佳方案《难经》旗帜鲜明地提出“独诊寸口法”的方法,并加以完成其有关内容,认为这...
...无惊心动魄之语,足令人豁然开悟。因复抠心挖骨,即《刍言》原本,更加痛快剖悉,实因悲悯填胸不能自已,愿览者谅其苦心,虚怀体察,以之治人则敬慎可以寡过,以之治己则明哲可以保身。冀遇信从之有人,庶绵斯道于一线。乾隆丁亥秋七月巧日 洄溪徐灵胎识道光...
...脉学名词。指一种脉象。指脉象混乱,不易察明,时而阴部见阳脉,时而阳部见阴脉,所谓阴阳相乘;时而沉涩而短,时而浮滑而长,所谓阴阳相伏。为人体阴阳不和,平衡失调所致。《难经·二十难》:“脉有伏匿……谓阴阳更相乘,更相伏也。脉居阴部而反见阳脉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