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下钱帛各有差;及雒阳人当�者布,户一匹,城外三户共一匹。赐博士员弟子见在太学者布,人三匹。令郡国上明经者,口十万以上五人,不满十万三人。(《后汉·章纪》,又略见袁宏《后汉纪》十二) ◇ 冬至后不报囚诏(二年七月庚子) 《春秋》于春每月书「...
...永平十年丁卯。至献帝末年历一十一主一百五十二年。华戎道俗十有二人。并古失译合出经律三百三十四部四百一十六卷。 历代三宝纪第五(释经魏汉) 右魏吴两代。道俗十人。所出经律羯磨并旧失译。合三百一十二部四百八十二卷。历代三宝纪第六(释经西晋) 右西...
...别录中疑惑再详录第六(一十四部一十九卷) 疑惑录者。自梵经东阐年将七百。教有兴废时复迁移。先后翻传卷将万计。 部帙既广寻阅难周。定录之人随闻便上。而不细寻宗旨理或疑焉。今恐真伪交参是非相涉。故为别录以示将来。庶明达高人重为详定。 毗罗三昧...
...并蒙爵土,其封宪冠军侯,邑二万户;笃郾侯,景汝阳侯,瑰夏阳侯,各六千户。(《后汉·窦宪传》) ◇ 诏北海王惠等勿让虎贲官骑(二年六月) 诸侯出境,必有武备。夹谷之会,司马以从。夫有文事,必有武备,所以重蕃也。王无辞焉。(袁宏《后汉纪》十三)...
...》诗。)仙官敕六丁,(《道书》:“阳官六甲,阴官六丁。”谓六甲中丁神也。)雷电下取将。(《异人记》云:“上元中,台州道士王远知善《易》,知人死生祸福,作《易总》十五卷。一日雷雨云雾中,一老人语远知曰:‘所泄者书何在?上帝命吾摄六丁雷电追取。...
...”乃知唐世士人多攻书,盖在六馆时,以为常习。其《说文》、《字林》、《苍》、《雅》诸书,亦欲责以结字合于古义,不特铨选之时,方取楷法道美者也。柬脩之礼,乃于此见之。《开元礼》载皇子束脩,束帛一篚五匹,酒一壶二斗,脩一案三脡。皇子服学生之服,至...
...祸,则沐浴而朝,请举兵讨之。夫哀公君臣,非能正邻国之乱者。孔子之为是,亦何也?问:郊祀天地,见于《诗》《书》,固有国之常礼也。三代既衰,礼失其旧,秦汉之间,祀五畤,封太山,礼汾阴,杂出于郊祀之外,儒者以为此礼之大者。然五畤废于汉元,封禅止于...
...毋隐尤,毋将虚,好恶不愆,立於厥中。於戏,勖哉!令王路设进善之旌,非谤之木,敢谏之鼓。谏大夫四人常坐王路门受言事者。(《汉书·王莽传》中:置司恭、司徒、司明、司聪、司中大夫及诵诗工、彻膳宰,以司过,策云云。) ◇ 策命五威将(始建国元年) ...
...五福,所以威沮人用六极。此已上禹所第叙。○向,许亮反,又许两反。沮,在汝反。此已上,时掌反。禹所第叙,马云:“从‘五行’已下至‘六极’,《洛书》文也。《汉书·五行志》以‘初一’已下皆《洛书》文也。” [疏]“初一”至“六极”○正义曰:天所赐禹...
...山下,并以兵堵守其都城北门,切断了绞城的内外联系,遂乘绞兵散乱不备之隙而大败之,迫使绞国求和而“为城下之盟”(见《左传·桓公十二年》)。显而易见,从敌情实际出发,依据绞兵“轻而寡谋”的弱点,采用“利而诱之”的战法,这恰是楚军得以顺利战胜绞兵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