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诰沈文通亦考官也,知其不然,故文通当制有爱君之言。谏官杨乐道见上曰:“苏辙,臣所荐也。陛下赦其狂直而收之,盛德之事也,乞宣付史馆。”上悦,従之。是时先君被命修《礼书》,而兄子瞻出签书凤翔判官,傍无侍子。辙乃奏乞养亲。三年,子瞻解还,辙始求为...
...溢取三科,叨临八郡。 少年多欲,沉湎以自残;褊性不容,刚愎而好胜。 积为咎厉,遘此艰屯。 臣今稽首投诚,洗心归命。 誓除骄慢,永断贪嗔。 幸不死于岭南,得退归于林下。 少驻桑榆之暮景,庶几松柏之后凋。 《青词七首·醮上帝青词三首(代子骏)》...
...,为《诗》、《春秋》集传,因古之遗文,而得圣贤处身临事之微意,喟然太息,知先儒昔有所未悟也。其后复作《古史》,所论益广,以为略备矣。元符庚辰,蒙恩归自岭南,卜居颍川。身世相忘,俯仰六年,洗然无所用心,复自放图史之间。偶有所感,时复论著。然已...
...于安吉;慨然揽辔,敢有志于澄清。 臣无任。 《谢兼侍读表二首(之一)》苏轼 伏奉制书,除臣守兵部尚书兼侍读者。 重地隆名,不择所付;清资厚禄,以养不才。 (中谢。) 伏念臣以草木之微,当天地之泽。 七典名郡,再入翰林;两除尚书,三忝侍读。 ...
...元祐三年正月五日)》苏轼 有敕。 卿等来修旧好,远冒初寒。 涉历冬春,服勤邮传。 示颁嘉燕,以答久劳。 《赐宰相吕公著上第二表乞致仕不允批答口宣(元祐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苏轼 有敕。 朕以冲眇,垂拱仰成。 卿以耇老,图任共政。 无故而去,...
...形,禾黍无必获之理。卿等遽陈诚请,求复故常。朕仰畏天威,下念民瘼,深愧治朝之盛,未知肉味之甘。矧复神母爱民,忧心如昨,朕独何意,遄举旧章。须岁事之有成,与天意而皆复。所请宜不允。 ○第二表不许不允批答二首览表具之。吾性本恭俭,居不求丰,时方...
...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其意皆以善为之,而不知其义,是以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宋之君臣,诚略通《春秋》,则文帝必无惠公之祸,徐、傅、谢三人必...
...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宋·苏辙《栾城集·应诏进策·君术策第五道》:“其状如长江大河,日夜浑浑趋于下而不能止。” 不瞒大师说,现在的时势,实在是~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
...田失灌种,先垅攸托,中情惕然。今因侄孙新授广都主簿元老西归,谨请戒律僧就坟侧晨设斋转经,夜设水陆道场,以祈冥应,谨具疏如后:斋僧七人,每僧各转《妙法莲华经》一部七卷,设水陆道场一夜。右伏以先君太子太师,兆自东山,躬下灵宅,泉出右麓,流于西南...
...《赐观文殿大学士光禄大夫知永兴军韩缜三上表陈乞致仕不允断来章诏》苏轼 (元祐三年四月七日)敕韩缜。 朕体貌诸老,仪刑四方。 假以方面之安,略其筋力之礼。 如卿屡请,固无怀禄之嫌;而朕固留,宜有志归之意。 今中外无事,民物小康。 顾恐安居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