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书后_研经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绕四边曰“环”,直达其所曰“抵”,自外至里曰“入”,本隐忽见曰“出”,直行曰“直”,平行曰“横”,半横曰“斜”,两支相并曰“合”,一支而歧曰“别”,疾行往聚曰“趣”,去此复回曰“还”。内经中句斟字酌,无过此,仿佛禹贡山脉水道书例。...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jingyan/769-11-31.html

温病条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著作。六卷。清·吴鞠通撰于1798年。作者仿张仲景伤寒论体例,汲取明、清温病学家的学术经验,以简要的文字,分分条论析温病三焦辨证及治法,并自加小注。卷首为原病,引述内经有关温病条文并予以注释;卷一-三分述三焦温病;卷四杂说...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411.htm

温病条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著作。六卷。清·吴鞠通撰于1798年。作者仿张仲景伤寒论体例,汲取明、清温病学家的学术经验,以简要的文字,分分条论析温病三焦辨证及治法,并自加小注。卷首为原病,引述内经有关温病条文并予以注释;卷一-三分述三焦温病;卷四杂说...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177.htm

裘序_增订叶评伤暑全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素问有热病者,皆伤寒之类,及凡病伤寒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之言。后人妄解经旨,多以热病即是伤寒,温病暑病亦即伤寒之所,但因发时不同,而名各别也。惟难经曰∶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病,有温病。已明示伤寒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engdingyepingshangshuquanshu/778-4-0.html

黄帝内经的神妙世界_【中医宝典】

... 黄帝内经养生总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黄帝内经第一上古天真论记载了黄帝对于生命的第一个问题——古今健康长寿的重大差异究竟是什么原因?是时代不同了,还是养生之道失传了?是天道的原因,还是人道的原因? 对于这个问题一般的人都会...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627.html

申明内经法律_医门法律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施治,药不中窍,医之过也。治不法天之纪、地之理,则灾害至矣。天时见上,地之寒、温、燥、湿、刚、柔,五方不同。人病因之,故内经异法方宜名篇,可见圣神随五方风气,而异其法以宜民也。东方之民,食鱼而嗜咸,鱼者使人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

http://qihuangzhishu.com/625/21.htm

内经金匮阴虚阳虚症因各别治法不同_症因脉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皆因错解内经“劳者温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误认温之二字为之。不知内经原文,言“形不足者,温之以气”,但言温润和养,以培元气,非言用温热之药。“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言用滋阴补其阴精,非言荤腥浓味也。至论失血之症,方书云∶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gyinmaizhi/646-9-4.html

黄帝内经书名的文化内涵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医籍,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但是,对诸如为何以“黄帝”命名、为何叫“内经”、为何叫“素问”、“灵枢”等一系列问题,知之者则甚少。 黄帝内经真是“黄帝”撰写的吗?古代医家大多坚信不疑,而我们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728.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4)黄帝内经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 阴阳五行学说 内经将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学说引入医学领域,使之成为中医学分析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和重要理论基础。 阴阳学说是用来说明事物间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内经将其推而广之,将男女...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2.html

内经谈影响情志的十种因素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情志的关系。该又从气血运行的角度论述了气血对情志的影响,谓:“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这是说明气血影响情志的几种情况。 内经还有大量...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344.html

共找到493,9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