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病机为中心诊治疾病,中医历来都极为重视。《素问·至真要大论》不仅有病机分类的十九条内容,而且特别强调病机在临床中的普遍意义。曾不止一次地告诫“审查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仲景《伤寒杂病论》,就以六经病机论“伤寒”、以...
...病名。①风邪犯表所致外感轻证。见《伤寒直格》卷中。又称冒风、感冒。《景岳全书·杂证谟》:“邪轻而浅者,上犯皮毛,即为伤风。”详见感冒条。②伤寒病太阳中风。《时病论·伤风》:“伤风之病,即仲景书中风伤卫之证也。”详见中风。③感受风邪所致外感...
...虚火而利咽,白粉即白米粉甘缓和中,扶脾止利,使下利止,津液来复,虚火降敛,则咽痛、胸满、心烦诸证均可消除,为治疗少阴热化,津液下泄,虚火上炎之良方。十一、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病势减轻的意思。),(宜)与(吉更)〔...
...综合性医书。八卷。清·徐大椿撰于1764年。卷一通治方;卷二-八内科杂病、时病、五官、妇、儿科病证证治。按病证分门阐述,辨证治疗以《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论述为理论依据和治方根本,而对宋以后诸方则反采“其义有可推试多...
...综合性医书。八卷。清·徐大椿撰于1764年。卷一通治方;卷二-八内科杂病、时病、五官、妇、儿科病证证治。按病证分门阐述,辨证治疗以《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论述为理论依据和治方根本,而对宋以后诸方则反采“其义有可推试多...
...仲景云.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脉诀以动脉为阴.以弦脉为阳.何也.此是开卷第一行疑处.而世人不知讲.予谓脉诀所言.分七表八里而单言之也.此之所论.兼众脉而合言之也.大抵杂病各见一脉.唯伤寒必兼众脉而见.何以言之...
...丰亦见《此事难知》之内,有论四篇,所云都是五行生克有余不足,所胜所不胜之理,其义难明,诚难知之书也。丰今分论八篇,以为时证提纲,其理透彻,阅者易知,明出冬伤于寒之新感,所见何证;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之伏气,所见何证;一一详明,了如指掌。与东垣...
...伤寒著作。不分卷。徐大椿编释。书成于1759年。徐氏研究《伤寒论》不以六经分类,他认为:“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遂将《伤寒论》中113方分为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栀子汤、承气汤、泻心汤、白虎汤、五苓散、四逆汤、理中汤及...
...伤寒著作。不分卷。徐大椿编释。书成于1759年。徐氏研究《伤寒论》不以六经分类,他认为:“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遂将《伤寒论》中113方分为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栀子汤、承气汤、泻心汤、白虎汤、五苓散、四逆汤、理中汤及...
...2006年2月1 2日小便化验正常。 【按语】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清代医家吴鞠通主要用于j疗湿温初起及暑温挟湿、邪在气分的病证。导师认为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本方宣畅气机,利湿清热的功效特点,在谨守病机,不失原意的基础上,审证求因,辨证施治...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