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序中医修为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下去,就忽略和抛弃了中医经典理论的根基,基础不牢,不会辨证施治,临床上怎么会有好的疗效,怎么能够振兴中医,怎么能够达到中西医结合的目的? 当重经典、多临床 伤寒论·序中说:“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271.html

中国医学入门丛书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丛书。陈景岐编,刊于1934年。本书摘录内经和历代各家学说,分门别类汇辑而成。计有诊脉入门辨舌入门药性入门汤头入门内经入门金匮入门伤寒入门温病入门女科入门产科入门幼科...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755.htm

中国医学入门丛书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丛书。陈景岐编,刊于1934年。本书摘录内经和历代各家学说,分门别类汇辑而成。计有诊脉入门辨舌入门药性入门汤头入门内经入门金匮入门伤寒入门温病入门女科入门产科入门幼科...

http://qihuangzhishu.com/196/884.htm

不容忽视的小儿肠套叠!_普外科肠套叠_【中医宝典】

...想到小儿肠套叠的可能。 小儿肠套叠典型的病例根据病史及体检即可诊断,关键是对于早期不典型的病儿应争取及早诊断。病儿早期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后期只有采取手术治疗。 如需进一步了解,请参考外科学儿科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1919.html

脏象经络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注意此二者的研究内容往往名同实异。广义而言,中医生理学研究还包括解剖学,心理学,体质学等的研究。经络是中医生理学的另一重要方面。从学科结构而言,生理学是中医学的前沿。(一)脏象学说研究脏象学说研究总论:李聪普1955年在新中医药杂志上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75.htm

活幼口议作者考_【中医宝典】

...查阅史志、地方志,对比活幼口议儿科学的贡献,正式载入史册。 参考文献 [1]曾勇.湘医源流论[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64. [2]任现志.元代儿科医家曾世荣的学术贡献[J].中医文献杂志,2001,(2);8.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39.html

传承中医 事关战略——喜读刘世峰传承中医_【中医宝典】

...中医,首先必须解决对于中医的认识问题。我在回归中医一书里认为“如何认识中医,事关战略”,不仅如此,“传承中医”更是关乎战略的大问题。刘世峰把自己的学术著作,定位于传承中医,可谓有胆有识,立论高远。 其实,传承中医的问题,绝不是某个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299.html

华佗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魏国列为著名医家,后世誉称他是“外科学鼻祖”。华佗在医药学术上兼通各科,尤以外科为最负盛名。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精于方药,处剂不过数种,心识分铢,不假称量,针灸不过数处,若疾发结于内,针灸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09.htm

关注宋本伤寒论的俗字_【中医宝典】

...方法不同,于是造成了识别困难。研究俗字,是整理研究中医古籍的一项重要任务。 俗字的写法有一定规律可循。宋朝孙奕示儿编对俗字的书写规律有概括,可参。 赵开美本伤寒论“沉”作“沈”、“覆”作“復”既不是讹字,也不是俗字,附论于此。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870.html

电子版序_伤寒恒论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电子科技发扬祖国传统医学、弘扬祖国优秀文化,我们民间中医网的网友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启动了“中医经典古籍电子丛书”的编制工作。郑钦安的伤寒恒论是我们继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之后完成的第三部电子版书籍。本书以巴蜀书社1996年1月出版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034/2.htm

共找到575,98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