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年九月将付装订因记。 【注解】 〔1〕 本篇据手稿编入,原题于《风筝误》重装本扉页,无标题、标点。 《风筝误》,传奇剧本,共三十出,清代李渔撰。 〔2〕 李笠翁(1611—约1679) 名渔,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初戏曲作家。著有传奇剧...
...尤应从速也。 【注解】 〔1〕 本篇最初刊于一九三六年三月《译文》月刊新一卷第一期,原题《死魂灵百图》。 《死魂灵百图》,俄国画家阿庚(A.A.AZcW,1817—1875)作画,培尔特斯基刻版。鲁迅于一九三六年四月以“三闲书屋”名义翻印...
...扣丝杂感 以下这些话,是因为见了《语丝》(一四七期)的《随感录》(二八)〔2〕而写的。 这半年来,凡我所看的期刊,除《北新》外,没有一种完全的:《莽原》,《新生》〔3〕,《沉钟》〔4〕。甚至于日本文的《斯文》,里面所讲的都是汉学,末尾附有...
...第二卷第五十期(一九二五年十二月)的《闲话》中影射鲁迅“整大本的剽窃”。参看《华盖集续编·不是信》。 〔6〕鎌田诚一殁于一九三四年五月。同年五月十七日鲁迅日记:“午后闻鎌田政一(诚一)君于昨日病故,忆前年相助之谊,为之黯然。” 〔7〕《暗云...
...庚子以来,一听见外国人就头痛,一看见外国人就胆战。这与拳匪的一味横蛮通是一样的不得当。” 〔4〕这里的引文都见于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二卷第四十期(一九二五年九月十二日)发表的《闲话》。陈西滢为了掩饰自己散布流言,就诬蔑别人造谣,并乘机向吴...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5〕指刘半农。他在《中国文法通论》的《四版附言》中,故意将《论语·学而》中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按欧化句法排列成几种句式,加以嘲笑。参看《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上)》。 ...
...藏书家、版本学家。著有《汲古阁珍藏秘书图目》等。毛氏校宋本《鲍氏集》共十卷,校勘后记和识语中说:康熙丙辰(1676)“借吴趋友人宋本比较一过”,宋本“每幅廿行,每行十六字,小字不等 〔3〕 缺笔 唐代开始的一种避讳方式,在书写和镌刻本朝皇帝或...
...《浮士德与城》后记〔1〕 这一篇剧本,是从英国L.A.Magnus和K.Walter所译的《Three Plays of A.V.Lunacharski》〔2〕中译出的。 原书前面,有译者们合撰的导言,与本书所载尾濑敬止〔3〕的小传,互有...
...《译文》创刊号前记〔1〕 读者诸君:你们也许想得到,有人偶然得一点空工夫,偶然读点外国作品,偶然翻译了起来,偶然碰在一处,谈得高兴,偶然想在这“杂志年”里来加添一点热闹,终于偶然又偶然的找得了几个同志,找得了承印的书店,于是就产生了这一本...
...加以天使的羽翼,还于此被上五色的文绫。 “而为了孕育这些爱的幻想的模特儿们,我的思想,则不可不如深夜之暗黑,清水之澄明。”(《悲凉的微笑》自序) 这可以说,大概都说尽了。然而从这些美点的别一面看,也就令人所以评他为倾向少年男女读者的作家的原因...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