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著作。四卷。袁焯撰于1914年。袁氏辑录治疗验案62例。其中以内科杂病医案为主,案中对病因、病理、辨证论治等作了较详细的记录分析。现存初刻本、珍本医书集成本,1949年后有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排印本。...
...咯血指未经咳嗽而喉中咯出血块或血点。 【咯血】 指未经咳嗽而喉中咯出血块或血点,或痰血一并咯出,因一咯即出,故名。如偶然咯血,或略有咳嗽,是肺有燥热。若咯血频频,面赤心烦,咽喉干燥,舌质红,脉细数,是阴虚火亢,多属肺肾阴亏,心肝火旺所致。...
...黄帝言∶不能起死人而不杀生人。扁鹊述其言,是病已成,虽黄、扁不能使之生明矣。其有本无病、或小有病而误针之,以至于不可救,则粗工之罪也。然而病者之妻子父母,转诿之命与数,而粗工哓哓自解,且以为吾尝尽心于是,而不谓其人之不克承也。天下如此其大...
...黄连6g,竹叶15g,生地9g,生甘草6g。先后共服10余剂,症状消失,随诊半年未见复发。 按:不寐一证,原因较多,临床辨证有寒热、虚实之分,经云:“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本证多因心肝火旺,心神失养所致,治疗上清泄...
...白芍10克,勾藤10克,生地黄10克,生石决明20克,生牡蛎20克,七剂上方服七剂痛减,又继服七剂痛止。【按】:此案与上案病情相仿,故用药亦大致相同。案中所说木火之形是指形体较瘦削,面色偏黑,性情急躁者,这类患者大多肝火旺而阴分不足,其脉象...
...未详。医林易公之著述余仅见此医案一怢耳。易公,名庆棠,号巨荪,亦作巨川,鹤山县人,寓西关小半甫,榜其门曰"集易草芦"。民国二年去世。其运用经方比之英庇两公更为灵活。书未付梓,首见友人存手稿一册。因借钞一本,以资玩索。本省医籍中以医案为最少见...
...收——而烦热上除。赤芍药通血瘀——散而泻——而小腹可利。麦冬生脉以清心,上而止嗽。天冬消痰而润肺,下走肾经。地骨皮治夜热之劳蒸。知母退肾经之火沸。葛根止渴而解肌。泽泻补阴而渗利。兹乃药性之寒,投剂须当酌意。又闻热药可以温经:麻黄表寒邪之汗。...
...患儿,男,9岁。 【初诊日期】 1989年9月6日。【主诉】 发热半天,伴腹痛。 【现病史】 患儿突然高热、腹痛,随即出现神志昏迷,四肢抽搐,大便未行。 【查体】 体温41℃,精神差、面白,心(一)、双肺(一),腹软无阳性体征,旺1\侧热...
...医案著作。四卷(或作五卷)。清·吴瑭撰。刊于1916年。收载了作者治疗温病、伤寒、杂病、妇儿科医案。作者尤其擅长于温病,能从医案的辨证治疗中示读者以规矩。书中颇多连续治疗较完整的病案,记录详明,有利于读者领会病理发展过程和治法的终始变迁。...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