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乃可诊有过之脉。”(平旦者,阴阳之交也。营卫之气,一昼夜五十周于身,昼则行阳,夜则行阴,迨至平旦,复会于寸口。斯时也,平旦初寤之时,阴气将退而未退,...
...,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小姑娘,你的脉轻轻摸的话,感觉不明显,需要用点力才能摸到,这叫做沉脉,《脉经》的总结,最终寸口诊法被后世医家普遍采用。 究其原因,王天芳说,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原穴所在之处,为脉之大会,而“肺朝百脉”...
...。也就是太史公所讲的:“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后来仓公传黄帝扁鹊之脉书,脉学在世界医学中成为一门独特的学问。仓公是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的。仓公在脉学上做了很多工夫,仓公说:淳于意诊齐王太后病,一看脉,便说是风瘅客于胞。因为他切脉发现太阴...
...有关舌诊的论述在医籍中最早见于《内经》,如《紊问·脉要精微论篇》说:“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因手少阴心经起于心,挟咽喉,因心有病,面引起“舌卷不能言”的症状。 《素问·热论篇》说:“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
...盛衰论曰∶受师不卒,使术不明,不察从逆,是为妄行。推雌失雄,弃阴附阳,不知并合,诊故不明。甚矣。脉之不可不辨也。其大要当合《素问》、《灵枢》,及各家论说,熟读而玩绎之,自能领悟。惟常变之理,不可不知。凡人之脉,有素大素小,偏阴偏阳者,此其赋自...
...戴氏曰∶脉必满十动,出自《难经》。而《脉诀》五脏歌,皆以四十五动为准,乖于经柳氏曰∶古以动数候脉,是吃紧语,须候五十动,乃知至数缺失,今人指到脘臂,即云见了,夫曰五十动,岂弹指间事耶?故学人,当诊脉、问证、听声、观色,斯备四诊而无失。五十...
...经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今察脉之精.莫过内经.内经于诊法甚详.于脉法甚约.自叔和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为诊脉之法.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诊道愈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之也.夫脉为胃气之本源.其阴阳精要.即相为对待...
...必先望其气色,次则闻其音声,次则问其病源,次则诊其脉状,此先后之次第也。近世医者既自附于知脉,而病家亦欲试其本领,遂绝口不言,惟伸手就诊,而医者即强为揣摩;若揣摩偶合,则信为神手,而揣摩不合,则薄为愚昧。噫嘻!此《内经》所谓“妄言作名,为粗所...
...脉诊 (一)脉象的形成原理与脉诊的临床意义 脉象与心脏的活动密切相关。因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人血管,形成脉搏,而血液行于脉中,除心主血脉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由各脏腑协调配合才能正常。如肺朝百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肝藏血、...
...心部在左手关前寸口。(亦名人迎。) 肝部在左手关上。 肾部在左手关后尺中。肺部脉法赞云∶心肝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魂魄谷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顺男,右大顺女。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神门决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