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之辨 道家与法家的辨贤 现代化好人与老人的表扬法 盗机与哲学 历史上严禁工业科技发展的死结 劫灰和人类的物质文明 世上无如人欲险 虚心实腹与鼓气 道家虚心养气的真传 赵宋是再次的南北朝 寇准的胆识 宋真宗贿赂宰相 《老子他说》第四章 道与...
...醉生梦死,歌舞升平,过着假象的太平生活,那是非常可悲的一代。因此便有“闷听笙歌聒醉人”的叹息。因此,他必须有自处之道,“携取旧书归旧隐”,高卧华山去了。 这也正如唐末另一位道士的诗说:“为买丹砂下白云,鹿裘又惹九衢尘。不如将耳入山去,万是千非愁煞...
...1、近迭:庞子问鶡冠子曰:“圣人之道何先?”鶡冠子曰:“先人。”庞子曰:“人道何先?”鶡冠子曰:“先兵。”庞子曰:“何以舍天而先人乎?”鶡冠子曰:“天高而难知,有福不可请,有祸不可避,法天则戾。地广大深厚,多利而鲜威,法地则辱。时举错代,...
...哲学著作,却也暴露了老子自相矛盾的问题,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说“言者不如知者默”,也就是说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老子主张大智慧的人不说话,不写文章,可是为什么老子自己却写了五千言的《道德经》,这不是拿己之矛攻己之盾吗?究竟是老子愚蠢...
...然而,由浊起修,由静而清,由清而安,这还只是修道的一半,另一半“动之徐生”,才是更重要的。否则,那只不过是小乘的境界罢了。只管自己,未能积极济世,自己一个人躲到山上静坐一万年,那又与庞大的人群有何相干?因此,还得“安以动之徐生”,由道体...
...(一)茶道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十分一致,也符合佛道儒的修行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
...但老氏以无为宗,佛氏以空为宗,以未有天地之先为吾真体,以天地万物皆为幻化,人事都为粗迹,尽欲屏除了,一归真空,乃为得道。不知道只是人事之理耳。“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自有形而上者言之,其隐然不可见底则谓之道;自有形而下者言之,其...
...道教哲学的思想素材一开始就来自中国哲学,主要是道家哲学。 道教大量地利用了道家哲学的理性论证,使道教思想中包含世界观、认识论、伦理学、人生论等丰富的哲学内容,这些内容是道教哲学的基本范围和构成成分。其中神仙不死之"道"是道教哲学的中心范畴,...
...影响的,是在汉朝汉高祖刘邦的创业之初,所用建立功业最大的人才,便是张良、陈平这些人,而他们都是学道家的人物。 在历史上标榜汉初的盛世“文景之治”,汉文与汉景父子两代的思想领导,都是用“黄老”的道家学说。 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和母教有密切的关系,...
...化以待化,动而无为。 19、道德:老子曰:夫亟战而数胜者,即国亡,亟战即民罢,数胜即主骄,以骄主使罢民,而国不亡者即寡矣。主骄即恣,恣即极物,民罢即怨,怨即极虑,上下俱极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故“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0、道德:平王问...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