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意指原料药的质量好坏是决定中成药质量的关键因素。而药材的质量又与其品种、产地、生长年限、采收季节和加工方法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地道药材,即是前人在中药材生产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通过长期实践的比较和选择,不断总结经验...
...适时采收是提高五倍子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五倍子是靠五倍子内蚜虫数量的增加而慢慢膨大起来的,甚至在成熟前五倍子仍在继续生长。如采收过早则嫩五倍子多、个头小、影响产量,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次年的蚜虫源。 1、适时采收 适时采收是提高五倍子产量和质量...
...一、现状 1.继承 自然资源成为药材的关键是临床实践。几千年形成过程中,不仅有医药文献传世,而且在经史子集、方志、游记中均有涉及。不同时代的医药学家,在整理前代经验时,常有一些药物不知为何物,列入“有名未用”类去,对些“历史资源”尚未普查...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喜军教授等人打破中药材经验种植模式,对道地药材龙胆草、防风春季有效成分总量为秋季的2~3倍,所以其采收季节应在春季。但5月正值东北农忙时节,此时采收可能贻误种植其作物的农时,所以可在4月初采收,这一时间的有效成分与5月份...
...稀少而药用又必不可少的野生动植物药材要积极变野生为家养家种。 1958年10月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了国务院《关于发展中药材生产问题的指示》。规定:积极地有步骤地变野生为家养、家种。实际上,这是保护野生物种最好的方法,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两面针为芸香科植物。别名:两背针、入地金牛。具有祛风化湿、消肿止痛、通经活络的功能。主治牙痛、胃脘痛、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毒蛇咬伤。 主产于台湾、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湖南、贵州两省的南部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野生于较干燥的山坡...
...进行调控。北京地区野生中药材达300余种,可进行人工栽培种,目前种植中药材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种有20余种。其中以黄芩茶,延长其产业链,实现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的统一。 ...
...红外光谱“指纹”:中药快速识别的“武器 ----访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副主任孙素琴 2003年12月31日 将中药材地黄还不“熟”,属于早期采收的产品。 整个检测过程用了不到5分钟。这是记者近日在清华大学分析中心见到的一幕。“这种检测方法特点...
...有时可见纤细的绒毛。质空虚软韧或硬而脆。横断面中央有小木心,木心与外皮间为空隙戒黄白色的皮层。臭微弱,味淡微苦。 【化学成份】根茎含鸢尾黄酮甙、鸢尾甙等异黄酮类及色素。 【性味】《内蒙古中草药》:"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治咽喉肿痛,...
...11146种之多,分布在从低等植物藻类、菌类、苔藓类、蕨类到高等植物的几乎所有科、目,而每种用量有限,许多药材还存在道地性,因此很难统一管理。另外,我国绝大部分药材仍没有育成品种,中药材生产的区域性、道地性,决定了每种药材至少需3~5个优良品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