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络理论—生命动力学原理 经 络理论(包括穴位理论)、精气神理论、脏腑理论是易经生命学(中医、气功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生物体的起源与演化、组成与结构(分布)、性质与 功能、现象与应用的理论,三者构成了生命动力学体系,揭示了生命...
...蔡子微 牡丹江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笔者以现代医学应激理论为基础,探讨痛腧现象和感传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与应激现象的关系,进而探讨腧穴和经络的本质特征。研究结果提示:①由痛腧现象和感传现象在患病人群中出现率高,在正常人群中出现率低的事实,...
...人体从头到脚有6个部位最怕冷,一定要注意保暖。 虽说“春捂秋冻”,但也要因人、因部位而异。人体从头到脚有6个部位最怕冷,一定要注意保暖。 第一是头 头部容易受风寒,秋冬季节不宜晨起洗头。 第二是脖子 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感冒;向上则...
...陆师强调临床诊治首先识病,把辨病与辨证结合,成为其临床思维特色。1.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但中医不仅讲辨证,也强调辨病。辨病就是辨识具体的疾病。清代《兰台轨范·序》:“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 能识病名而后其病之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
...结节,可揉开。也可揉搓外关穴治疗。 胃 酸 症状:吃饭不规律,导致胃不舒服,很饿却不想吃,胃酸较多。 方法:取坐姿,全掌用力摩擦大腿正上面,由大腿根到膝盖部位的肌肉。反复摩擦3分钟。以打嗝为佳,这部位许多穴位可调节胃的功能。 乳腺增生 症状:...
...本证是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胆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头痛,额痛,目眩,目外毗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痛,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小趾、次趾不用,口苦,黄疽,胁肋疼痛,善太息,疟疾,恼怒,惊悸,虚怯,失眠。 病机分析:足少阳胆经起于目...
...(一) 经络现象的研究1972年至1978年,全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30多个单位按着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进行的循经感传现象调查结果发现,循经感传是客观存在的。在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地区调查的64702人中,有13123...
...所有的空气呼出双肺之外。此时,横隔膜会自然而然地升起。反复几次,也可单做此式。 第二节:下蹲运动 下蹲运动是一种全身运动,可以活跃全身所有经络中的气血,加强足六经与督脉的活力,可固肾经、强腰力,积蓄生命阳气,对冠心病、糖尿病、免疫力低下、...
...病名。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经病症。《伤寒论》把外感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证候,依据所侵犯的经络、脏腑病变部位,受邪轻重,邪正盛衰,辨其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为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
...增大的表现。为了证实诊断和确定梗阻的部位,可进行头颅CT检查和X线摄片检查。 (2)鉴别诊断:主要与重病佝偻病头颅增大鉴别,见佝偻病。 2.辨证思维 (1)辨轻重:颅缝开解,头颅增大速度缓慢,精神萎顿,为轻证;颅缝开解,头颅迅速增大伴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