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已经形成。春秋战国以后,医学有了较大的发展。《五十二病方》和《百病方》两书中所载医方,几乎全是复方,其中已孕育着辨证施治的雏形。单味药到复方,朴素的经验到复方配伍理论的形成以及复方的广泛应用,是临医学发展中的一个进步。《金匮要略》是...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82.htm

柴胡桂枝汤_《临实验录》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太阳病中风桂枝汤;不欲饮食、恶心呕吐、口苦脉弦,乃少阳病小柴胡汤。由是观之,病属太阳少阳合病——柴胡桂枝汤也。然其咽喉疼痛,又时在五月,桂枝辛温,宜与不宜?察其不思饮,不思冷,苔白不黄,知热象不盛,故不属忌也。遂拟柴胡桂枝汤加味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15/33.htm

艾滋病中医病因为异湿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以临床实际为据。“原汁添新味”就是在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依据临床实际进行认识上的创新。“原汁”和“新味”二者缺一不可。 艾滋病中医病因五种认识 现在对艾滋病中医病因,大体有以下五不同的认识,分析如次。 感染艾毒、艾邪 艾毒、艾邪是直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689.html

柴胡寒热病的由来_【中医宝典】

...长期以来,民间流传着有关柴胡,可见人类是在劳动生产、生活中逐渐认识和发现了药物。叶乃卫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42.html

近代中医临医学的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主脘中,太阴内部主大腹,少阴内部主小腹,厥阴内部主少腹。这样,就把六经和三焦联系起来,故何秀山指出;“六经为感传变之路径,三焦为感传变之归宿。”何廉臣勘语则更进一步指出:“张长沙伤寒法,虽分六经,亦不外三焦。言六经者,明邪所入之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8-4.html

半表半里成熟于东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伤寒论》不仅最早提出“半表半里”,而且明确了半表半里的证候特点,如再进一步分析,可知《伤寒论》已记载对半表半里的详细治疗,如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764.html

李堪印:疗骨伤当辨位与辨证结合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具体特点和发展的要求,提出了符合骨伤科疾病诊断治疗规律的“辨位施法”理论,认为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必须深入到辨位,才能抓住骨伤科疾病的实质。 伤科“辨位施法”的含义及意义。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法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361.html

中西医学理论的根本差异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2500年以来发展起来的中国生命医学的整体医学思想恰恰可以理论到技术上补充现代生物医学的缺陷和不足,拯救现代医学危机。这一历史契机预示着21世纪中医复兴的曙光。 如前所述,中西医学的研究对象、认识方法迥异,中国生命医学与现代生物医学的...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881.html

六经余_《脉因》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 地黄 细辛(二钱半) 白术(二钱)如身热,加石膏四钱;腹痛,加芍药三钱半;往来寒热,加柴胡一钱、半夏五钱;心下痞,加枳实一钱;里,加大黄三钱,邪去止之。疫 麻黄(一两) 甘草(一两半) 石膏 滑石 黄芩 白术(各四两) 煎服表汗。解利...

http://qihuangzhishu.com/744/10.htm

朱培庭_经验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朱培庭教授临经验丰富,尤长于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及外科炎性急腹症的中西结合治疗。结石喜用养肝柔肝,疗感染善清热通下。 1 .养肝柔肝法治疗胆结石 (1)胆石患者多阴虚朱培庭教授临30余年,发现胆石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常表现为胁痛隐隐,...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upeiting/533-2-2.html

共找到348,70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