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_《三指禅》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脉经》曰∶七者,一静其心,存其神也;二忘外意,无思虑也;三均呼吸,定其气也;四轻指于皮肤之间;探其腑也;五稍重指于肌肉之际,取其胃气也;六再重指于骨上,取其脏也;七详察之往来也。据《脉经》所说,指临时言。以余之,用功不在临时,...

http://qihuangzhishu.com/786/62.htm

(阳)_《汇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伏于血中,津液少而大便结矣。兼 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数而有力,聚热所致;数而无力,热中兼虚。浮主表,沉主里,兼数则热可知。按数与迟脉为一阴一阳,诸脉之纲领。伪立七表八里而独遗数,止歌于心脏,其过非浅。数而弦急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huibian/690-9-4.html

右手尺部命门歌_《乳海》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关则以候脾与胃矣.然则心包之与三焦.舍右尺奚候焉.夫两尺皆肾也.左曰肾.右曰命门.而手厥阴.手少阳.寄旺于此.夫厥阴风木也.少阳相火也.手厥阴既为风木.故其生克之理.亦当与足厥阴肝木同其好恶.故曰.右手命门三指下.言医人以第三指探病患之右...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ruhai/928-10-8.html

中医师必须擅长——与陈清光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胡心藻 湖北省监利县分盐镇渔场卫生室 近读“中国中医药报”8月27日刊载的陈清光先生《正确认识》一文,有感于陈先生对中医的高度评价和认识的误区分析。但陈先生在文中说:“较为精准地据断证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不能也不应当苛求...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516.html

人迎气口的实用价值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根据人迎与气口所在部位的特点,其在上的实用价值,是不容忽视的。人迎位在结喉两旁,迎面正当人的视线,因面颈侧脉动外露,明显易见。根据这一特点,既可作为望诊观察,又可便于用手切按,所以这里的动脉及其穴位,有“人迎”之称。 人迎是足阳明...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85.html

华佗法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这些书非华佗亲笔所著,皆出自其他人或后人之手。尽管如此,华佗的医学成就与经验仍可有部分赖之得以保留与传播。从现存的文献中可以看出,华佗主要是师承扁鹊法。如《脉经·扁鹊绪反逆死》篇末附有“华佗效此”四个小字,以及在《华佗神医秘传。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40.html

的起源与发展(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直》里提出“弄舌”这一舌态。他说:“脾脏微热,令舌络微紧,时时舒舌,治之勿用玲药及下之,大病未已,弄舌者凶。”弄舌主热板动风,或正气欲绝之候。尤见钱氏对舌的观察非常仔细。 郭雍著《伤寒补亡论》中指出,舌苔干燥,皆是热郓伤津的表现。他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1.html

要_《伤科汇纂》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夺汗者无血,盖二者,皆当浮微而涩;今如此,是有枯竭之象,而无汗出之证,非亡血而何,故知有金疮,或击仆而亡血之证也。崔紫虚《》曰∶诸病失血,必见芤;缓小可喜,数大可忧。瘀血内蓄,却宜牢大;沉小涩微,反成其害。耀山云∶芤,慈葱也,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kehuizuan/868-4-2.html

的分类、方法与注意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 分类 1.遍诊法: 头、手、足三部,每一部各有天、人、地三候,合为三部九候。因为应用不便,后世不多用。 2.三部诊法: 即颈部以人迎,双上肢的寸口和双足背的趺阳三,分候胃气与十二经之气。亦有加...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5.html

从《脉经》起在病机方面的缺憾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真正在实际中起到较大影响的是伪撰《》。《》的问题,一是伪、二是谬、三是俗,但在论述主病的形式方法上却是继承了《脉经》方法的。不但如此,它还将二十四编成歌,其影响既深且广。一般医家习用,就连高明者亦多宗之。我们可以看看《》在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6.html

共找到90,70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