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又名坤草、益母蒿,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每年夏季生长茂盛而花未全开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凉,味辛苦,入心包、肝经,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消水的功效。 益母草又名坤草、益母蒿,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每年夏季生长...
...皂角刺又名皂刺、皂针,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全年均可采集,但以9月到翌年3月为宜。其性温,味辛,具有搜风、拔毒、消肿、排脓的功效,用于治疗痈肿、疮毒、疠风、癣疮、胎衣不下等症。 市场上有以鼠李科植物酸枣树的刺冒充皂角刺,使用时注意鉴别。 ...
...皂角又名皂荚、鸡栖子,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果实,晒干即可入药。具有祛风痰、除湿毒、杀虫的功效,用于治疗中风口眼歪斜、咳喘痰喘、肠风便血、下痢噤口、痈肿便毒、疮癣疥癞等证。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肥皂荚冒充皂角,使用时注意鉴别。 皂角又名皂荚、鸡栖子...
...珍珠具有镇心安神、养阴熄风、解毒生肌的功效。珍珠粉是由纯真珍珠研制而成,在市场上有用蚌壳造假,用碱水和石灰将蚌壳加温,然后除去表层的黑衣,将蚌壳内壁通过粉碎冒充珍珠粉,使用时注意鉴别。 珍珠又名真珠、珠子,为珍珠贝科动物珍珠贝、马氏珍珠贝...
...栀子又称越桃、黄栀子,生于低山温暖的疏林中或荒坡、沟旁、路边等地,每年10月间果实成熟果皮呈黄色时采摘,除去果柄及杂质,上屜蒸半小时或置2%的明矾沸水中略烫,取出烘干或晒干即可入药。市场上发现有一种同科植物水栀子伪充栀子出售,使用时要注意...
...枳实为芸香科植物枸橘(又称绿衣枳实)、酸橙或香圆的幼果。每年5-6月间摘取,略大个的横切成两半,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寒,味苦,入脾、胃经。 枳实为芸香科植物枸橘(又称绿衣枳实)、酸橙或香圆的幼果。每年5-6月间摘取,略大个的横切成两半,晒干...
...紫草又名紫丹、地血,其性寒,味苦,具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市场上有以蔷薇科植物委陵菜(俗称北紫草)冒充硬紫草,使用时注意鉴别。 紫草又名紫丹、地血,为紫草科植物硬紫草的根,多生于高山野草丛中或向阳坡地,每年四、五月份或九、十月间挖根...
...紫花地丁又称为紫地丁、兔耳草、辽堇菜,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头草的带根全草,是常用中药。最早见于《千金方》。 《本草纲目》中单列紫花地丁一条,李时珍曰紫花地丁“处处有之,其叶似柳而微细,夏开紫花结角,平地生者起茎,沟壑者起蔓”。每年春、...
...紫菀又名青菀、紫蒨,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茎,多生于山地或河边草地,《本草图经》云:“紫菀,三日内布地生苗叶,其叶三四相连,五月六月内开黄紫白花,结黑子。”。 紫菀又名青菀、紫蒨,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茎,多生于山地或河边草地,《本草图经...
...水蛭又名蛭蝚、马鳖,为水蛭科动物日本医蛭、宽体金线蛭、茶色蛭等的全体。水蛭性平,味咸苦,有毒,入肝、膀胱经,具有破血、逐瘀、通经的功效 ,为破逐瘀血之要药,用于治疗癥瘕、积聚、蓄血、妇女经闭、干血成痨、跌扑损伤、目赤肿痛、眼生云翳等症。...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