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发展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久痢”,《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称:“邪气或动或静,故其痢乍发乍止,谓之休息痢。”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卷17,P.683,四库全书743册,上海古藉出版社,1986,关于痢疾病因,仍以过食肥腻、饮食不节以及外感冷热毒气为说...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49.htm

临床医学发展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一)伤寒:隋唐五代时期有关伤寒等外感疾病和伤寒学说理论与实践,与此时期中医学整体发展相一致,具有总结、提高特点。病因、病证治法、方药,各方面认识都较为广泛而丰富,且有新的进展。 1、伤寒概念、病因与预防 《诸病源候论》并列提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43.html

学习传染病目的与任务_《传染病》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是由各种病原体所引起一组具有传染性疾病。病原体在人群中传播,常造成传染病流行,对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经济建设有极大危害性。传染病是研究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所致传染病在人体发生、发展、转归...

http://qihuangzhishu.com/966/2.htm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之火热理论,促进了温病学说发展,对温病学说形成有深刻影响。张从正约1156——1228年传河间之,认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主张“邪去则正安”,用汗、吐、下三法以攻邪,所以被称为“攻下派”。他不仅对疾病机理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而且...

http://qihuangzhishu.com/44/2.htm

消化系统疾病防治研究方向_《消化病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近二、三十年来,由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内分泌学、免疫学、酶空前进展,以及许多新尖精细技术建立,使消化系统疾病病理、病因、发病机理,诊断、防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现在消化病学已是内科中一门日臻完善分支学科...

http://qihuangzhishu.com/981/12.htm

神经病综合征_《神经精神疾病诊断》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产生感觉与运动两大障碍,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种疾病可以出现各种不同症状和体征,反之,一种症状或体征可由不同疾病病因引起,而同一疾病因损害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亦不尽相同。临床上把不同致病因素引起各种神经征候群称为...

http://qihuangzhishu.com/972/308.htm

节段性带状感觉障碍_《神经精神疾病诊断》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感,伴上肢外展、前臂屈曲手外旋障碍。系颈5.6神经损害引起。2中部臂丛神经麻木痹:感觉障碍位于手背一小部分,伴前臂肌与伸腕肌麻痹。系颈7神经损害引起。3下臂丛神经麻痹Dejerine-Klumpke氏型:感觉障碍沿正中和尺...

http://qihuangzhishu.com/972/74.htm

四肢瘫_《神经精神疾病诊断》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双侧上下肢瘫痪称四肢瘫。【病因】大脑、脑干和颈髓双侧锥体束、脊髓灰质神经根、周围神经病变如脑血管病、肿瘤、炎症等,神经肌肉传导障碍肌肉疾病都可引起四肢瘫痪。引起四肢瘫病变可同时发生。【临床表现】大脑、脑干颈髓损害呈上...

http://qihuangzhishu.com/972/22.htm

现代中药科学发展和概况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利用自然科学和现代医药某些成果,补充表达中药基源、成分、功效及其药理等,或以中西药理互为解说;其间深浅、得失参差不齐。在各种著作中,以郭望《汉药新觉》、温敬修《最新实验药物学》阮其烃、王一仁、董克仁《本草经新注等较有代表性。 ...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338.html

历史上藏医药发展(3)_【中医宝典】

...来源、生长环境、性味、功效、予以叙述。根据药物来源、生长、环境、质地、入药部位不同、分为十三类,对树类、旱生草类、湿生草类药物中又分根根茎、茎、枝、花、果实、种子、全草、皮类等。在动物药中又分头、脑、骨髓、脂肪、肉血、皮、毛、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754.html

共找到1,092,64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