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FAB分型属于L1、L3、M4、M5、M6、M7者; (6)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属于T细胞或某些B细胞型者; (7)伴有某些染色体异常,尤其是断裂和易位者,如t(9;22)等; (8)治疗后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减少缓慢,达到缓解需时...
...白血病(尤其是早粒),易并发DIC,一经确诊要迅速用肝素治疗,当DIC合并纤维蛋白溶解时,在肝素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如对羧基苄胺、止血芳酸等)。必要时可输注新鲜血或血浆。 (5)高尿酸血症的防治:对白细胞计数很高的病人在进行化疗时...
...研究者报道年龄很小的白血病患儿采用强抗肿瘤治疗可显著地改善他们的生存。在一项研究中,年龄在1岁以下白血病复发的患儿,经大剂量化疗和干细胞移植5年后60%以上仍然可无病生存。 很不幸许多患儿经常规剂量的化疗后出现白血病复发。西班牙...
....物理因素。电离辐射能诱致白血病,已证明原子弹爆炸(如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使急白、慢粒增多)、治疗性照射(如用X线治疗类风湿性脊椎炎)能致白血病,但物理因素未能解释临床所有的病例。3.化学因素。苯及其衍化物被认为可引起白血病,从接触期到发病...
...慢性白血病的骨髓和外周血中主要是较成熟和幼稚阶段的粒细胞或类似成熟的小淋巴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经治疗后,虽带病生存了数月或数年,本质上仍为急性白血病而非慢性白血病。但是,部分慢性白血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在病理的某一阶段中,血象及骨髓...
...汞、有机磷、苯、亚硝酸盐等中毒。 (2)药物性:如砷剂、解热镇痛药、磺胺药、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锂盐等。还有报道:用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白血病缓解期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 (3)其他:子痫、一氧化碳中毒、四氯乙烷中毒、尿毒症、酮症酸中毒、...
...活性有可能成为急性白血病治疗的新靶点。 该项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实验方法,探讨端粒酶活性、长度及多种基因和基因产物与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特性和耐药的相关因素。血液细胞中的端粒和端粒酶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有研究已证实端粒酶活性...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对已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根据临床分期、机体状况、有无并发症等给予适当的相应治疗。控制病情,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常见的恶性疾病,在儿童和青年的恶性肿瘤中列居首位。其特征是某一类型白细胞及其前身细胞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呈异常的弥漫性增生,并浸润各组织器官产生各种症状,外周血中白细胞有质和量的变化。近年来由于治疗的进展,某些类型白血病...
...)应用体外血细胞照射治疗12例,见B淋巴细胞数明显降低,而T淋巴细胞无改变,但需要特殊设备。放射性32P仅对化疗无效者考虑采用,剂量应小于其他类型白血病,每次1~2mci(3.7×107~7.4×107Bq),每周1~2次。(三)其他治疗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