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育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北京)依据湖南马王堆、湖北张家山汉墓出土的早期医学著作,及传世的今本《黄帝内经》、《难经》等医学经典中所存留的马迹蛛丝,大抵可知古代医家曾经使用过诸如“分经候脉”、“三部九候”、“四时脉法”、“人迎寸口脉...
...脉浓缩药.急用茱萸一合.煎浓汤灌下亦妙.大抵寒者温之.治宜姜附等药.以不治.【方】附子理中汤治中寒及一切寒症.随症加减用.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 甘草(五分) 干姜(炮二钱) 附子(面包煨二钱)上用水一钟半.煎至八分.食远服.寒中太阴....
...干葛(八分)、泽泻、滑石(各七分)、麦门冬(八分)、五味(五分).转筋.加酒当归、酒红花(各七分)、黄芩(八分).四肢厥冷.脉微者.加干姜、附子(各一钱).又方 三因吐法 用治霍乱.并干霍乱.急无药者.此法极妙.用极咸盐汤二升.热饮一升.刺...
...寸口脉分屑脏腑,《难经》提出独取寸口。至于为什么独取寸口?第二难中明确回答,寸口是脉之大要会,为阴阳十二经脉会合的要点。人体内营卫的运行,气机的升降出入,气血的盛衰等变化,这些阴阳往复的动向,无一不是从寸口脉象反映出来。 寸口脉,属于太阴...
...夫身之内,不过阴阳为之根蒂。医者惟明此二字,病之吉凶,莫不判然矣。故凡伤寒危迫,手脉难明,须察足脉,不知者竞相哗笑,更有内室,宁死不愿,以为羞耻,是又大可哀矣。予请陈其说焉。经曰∶“治病必求于本。”本之为言根也、源也。世未有无源之流,无根...
...脉之晦。独滑伯仁《诊家枢要》,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者为提纲。予补以有力、无力二者。丹溪以血、气、痰、水为病之提纲,则脉滑在血分,而有余为痰,凡有形者从之;涩在气分,而有余为火,凡无形者从之。浮在表,沉在里,(非三部九候之浮沉,此为脉势...
...经曰,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以经意考之,以四时之脉,分表里之浅深而决之,以内外之辨,且以春日浮如鱼之...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陷脉散治漏疮,及二三十年瘿瘤,或大如杯盂,久久不瘥,致有漏溃,令人骨消肉尽,或坚或软或溃,令人惊惕,寐卧不安,体中掣痛,愈而复作。干姜(炮) 琥珀 大黄 附子(炮,各一两) 丹参(三分) 石硫黄 白石英 钟乳粉 乌贼...
...肝脉,就是对肺脉的否定,是弦脉,就不是毛脉;而胃脉,就否定了四方脉:正常脉,就否定了肝心肺肾四病脉,所谓“脾脉善者,不可得见”——五藏脉,唯脾脉“不可得见”欤?唯胃脉常在而为不病欤?——有一分肝脉,就损了一分的胃脉……,有一分肝脉,就不再...
...肝脉,就是对肺脉的否定,是弦脉,就不是毛脉;而胃脉,就否定了四方脉:正常脉,就否定了肝心肺肾四病脉,所谓“脾脉善者,不可得见”——五藏脉,唯脾脉“不可得见”欤?唯胃脉常在而为不病欤?——有一分肝脉,就损了一分的胃脉……,有一分肝脉,就不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