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刮背部膈俞,再刮腹部天枢,前臂内关、合谷,最后刮下肢公孙、足三里、内庭。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部正中线天突穴。以角点刮30次。刮拭背部膈俞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出痧。刮拭腹部正中线天枢穴...
...。二穴分布在手腕的背部,按摩常采用按压推滚法。操作要领:术者以右手食、中二指夹持患者拇指近侧节。同时以拇指及食指持握其它四指,向下牵引、以左手拇指置于桡骨茎突处“阳溪”穴、中指置于尺骨茎突处“阳谷”穴。术者以中指按压尺骨茎突,同时将患者手向...
...可以通过背部披露于外,因此背部是候胸内脏器的重要部位之一。腰背部为诸阳经所贯注,经络走循、俞穴密布是经络循行的要枢之一。足太阳膀胱经全脉贯行腰背,督脉的主要干线也经过背部。循行于背部的经脉都是阳气旺盛的经脉,如督脉为阳脉之海,足太阳膀胱经为...
...100次。 3.双手掌心从肋骨向背部方向搓擦10~30次,再从背部向耻骨方向搓擦10~30次。 4.双手放在脐部上方以中脘、下脘穴为主,作小圆形旋转按摩10~30次。 5.双手握拳,放在背部大肠俞处叩击20~30次。 6.点按足三里、上巨虚、...
...病名。燎浆水泡之生于背部神堂穴等处者。见《外科启玄》卷六。其疮生于背部神堂穴、膈关及膈俞穴处。多因风热郁滞于该部之肌肤所致。初起时局部皮肤瘙痒剧烈,继则成燎浆水泡,若搔破其甚者可溃烂见骨。治宜托里解毒。可内服加味补血汤,外敷太极黑铅膏。...
...临床表现: 1.弥漫性疼痛:患者多主诉颈背部(有时包括胸背部)弥漫性疼痛,以双肩内侧及颈胸交界处为明显 其特点是晨起时剧痛,活动数分钟或半小时后即缓解,但至傍晚时似乎因活动过多而疼痛复又出现,且休息后又好转,此与肥大性脊柱炎相似。 2.多...
...会阳。尾骨旁开二寸方。背部三行附分起。第二椎下此穴始。三寸半是夹脊量。若还除脊三寸当。魄户第三椎下觅。第五椎下索神堂。膏盲四肋三间取。(一说。三椎下。四椎上。一说。四椎下五分。五椎上三分。)曲胛骨下侧指许。第六噫嘻端可守。膈关第七魂门九。...
...理顺气血,通利关节等作用。 按压阳溪、阳谷法 阳溪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穴,阳谷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荥穴。二穴分布在手腕的背部,按摩常采用按压推滚法。操作要领:术者以右手食、中二指夹持患者拇指近侧节。同时以拇指及食指持握其它四指,向下牵引、以...
...健康的关键在于养。养生保健是一门大的学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举手之劳的动作对于调身养性、抵抗疾病、增进健康大有裨益。 按按耳门防耳鸣 耳门附近有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临床上可针刺、点压这3个穴位治疗耳鸣、耳聋。平时,我们可以将两手掌...
...艾灸疗法治疗气血两亏,每穴10~15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改善后,休息3~5日,可以继续下一个疗程。 [取穴] 脾腧、肝腧、肾腧、神阙。 [肝俞]在背部,为足太阳经经穴,在第九胸椎棘突下,脊中(督脉)旁开1.5寸。 [脾俞]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