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山文集笺注》,是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注本。之后,冯浩又对《李义山文集笺注》进行考订改编,著《樊南文集详注》。钱振论、钱振常兄弟从《全唐文》中找到徐注本、冯注本均未收入的佚文两百多篇,编成《樊南文集补编》。最新的汇编文集《李商隐文编年校注》(...
...清末文人。字咏植。江苏武进人。撰《周礼医官评说》,对古医政制度详加考订。...
...宗脉指分布在眼、耳等重要器官上,由很多经脉汇聚而形成的主脉或大脉。 【宗脉】 指分布在眼、耳等重要器官上,由很多经脉汇聚而形成的主脉或大脉(《灵枢·口问篇》:「目者,宗脉之所聚也。」又:「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涩则病积,时善惊。太阳有余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肾痹;滑则病肾风疝;涩则病积,善时巅疾。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不足病肝痹,滑则病肝风疝;涩则病积,时筋急目痛。是故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帝曰:余愿闻其故...
...著作。八卷。明·方有执撰。刊于1592年。方氏认为《伤寒论》一乱于王叔和的重编,再乱于成无己的注释,失去仲景原著伤寒兼杂病的完整性。遂予重新编注、考订,并调整了若干条原文的篇次,删去了《伤寒例》一篇,将太阳病纳为“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感、...
...(灵枢经脉篇 脉度篇)黄帝曰∶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灵枢经脉篇。足太阴当作手太阴。经脉深而直行,故手足十二经脉,皆伏行分肉之间,不可得见。其有见者,惟手...
...(灵枢经脉篇 脉度篇)黄帝曰∶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灵枢经脉篇。足太阴当作手太阴。经脉深而直行,故手足十二经脉,皆伏行分肉之间,不可得见。其有见者,惟手...
...甲乙经十二卷。又有皇甫谧黄帝三部针经十三卷。兼袭二志之文。则更舛误矣。书凡一百一十八篇。内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篇。疾形脉诊篇。针灸禁忌篇。五脏传病发寒热篇。阴受病发痹篇。阳受病发风篇。各分上下经脉篇。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篇。各分上中下。实一百二十八...
...医家托扁鹊之名而作。本书以问难形式阐述中医基本理论和某些疑难问题。总设八十一篇,故名《八十一难》。第1-22难论述脉诊,其中提出“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切于临床实用,对后世影响深远。第23-29难主论经脉流注始终、经脉长度、营卫度数、...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