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衡脉法_《痧胀玉衡》

...也。余是以一再思,乃知所谓脉伏不可者,若谓必须求他症以,方有其治法焉尔。故余于诸病脉伏者,固推而验于筋青者紫者,识其为痧。即于诸病不痛而脉伏者,亦必推而验于筋青者紫者,识其为痧。盖缘痧毒气壅血阻于经络间,故脉有伏而不现尔,若以...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535.html

经络与疾病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各种经络现象中,具有重要治疗作用的现象为针灸时发生的“气行”现象。又称“气至”、“得气”、“针感”,指用针刺或温灸经络上某一点或穴位时,出现的一种沿着经脉循行路线的感觉传导现象。 一般表现为一种麻、胀、热的流动感。 “要,气至而有效”。...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79.html

十二经络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经络分类名。指十二经及其脉络。《灵枢·本输》:“凡道,必通十二经络所终始。”...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267.htm

十二字手法及下手八法_《中医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温热(此法今已不用)进针神定、息匀,审穴在何部分,重切经络,少待方可下手(将针刺入)指循用指于所属部分经络之路上下左右循使气血往来,上下均匀,针下自然气至沉紧爪摄随经络上下用大指爪甲切针下邪气滞涩不行者,其气自通行也针退分明三部,一部一部...

http://zhongyibaodian.com/cijiu/113-17-1.html

《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术】

...寒 肉烁 卧息喘逆 少气 气逆满 疗哕 腰痛 髀疾 膝痛 痿厥 泄 如蛊如妲病 癫疾 惊狂 厥逆 厥死 阳厥 风逆 风痓 酒风 经解 身度 经络虚实 禁极虚 顺时 疟节度 腹满数 霍乱数 痫惊数 腋痈数 病解 久逆生病 六腑生病 ...

http://qihuangzhishu.com/106/index.htm

宋徽宗皇帝崇宁五年琼瑶真人一书手法序_《针灸神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先须审其八般手法治,明其禁,经络穴道远近、各人呼吸度数、浅深分寸,用无不愈矣。不可补泻而取出针,又不可一律而推,务在调匀。家明其真师口诀,手法秘要亲传,不得错矣。...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shenshu/791-5-1.html

临证须疑似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环节。因为用以辨证主要依据是四诊所得各种素材,所以辨析疑似也须从深入细致地分析、比较此类素材入手。以笔者粗浅体会,其中似可侧重于主症、脉象及舌象辨析。一、主症特点,推求同中异。辨证方法是应用中医基础理论,对望闻问切四素材...

http://zhongyibaodian.com/sanshinianlinzhengjingyanji510/144-6-1.html

舌论_《古今医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术】

...凡看伤寒传变.首舌色.则寒热虚实理.昭然可见.如口渴与不渴.津有亡枯润.色红赤淡白.苔黄白焦黑.多少.或易刮.或刮不去易生.肿大小浓薄.伸缩难易.饮喜热喜冷.皆不可不细审也.仲景云.邪在表不渴.传里则渴.直中三阴则口...

http://qihuangzhishu.com/735/19.htm

腋痈数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平按:此篇见《素问》卷八第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篇》,又见《甲乙》卷十一第九。腋痈大热,足少阳五,痈而热,手心主三,手太阴经络者,大骨会各三。足少阳脉下胸络肝属胆,循胁里在腋下,故腋胁之间有痈大热,可足少阳脉□□穴,五取。热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31-49.html

卷上·躯壳经络脏腑论_《医学源流论》

...脏腑者难治,且多死。在皮肉筋骨者,难治,亦不易死,其大端如此。至于躯壳脏腑属于某经络,以审其针灸用药之法,则《内经》明言,深求自得也。...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604.html

共找到420,02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