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事记1840—1990年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穴部位,并于1991年1月1日起实施。 1990年 第二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66.html

周荣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穴名。针灸甲乙原名周营。千金要方名周荣。属足太阴脾经。在胸外侧,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布有胸前神经肌支,第二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胸外侧动、静脉及第二肋间动、静脉。主治咳嗽,气喘,胸肋支满,饮食不下等。斜刺0.3-0.5...

http://qihuangzhishu.com/196/661.htm

三国两晋南北朝服石与炼丹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病源候论卷六第31页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1955),这就是所谓的寒食散论诸病源候论卷六“寒食散发候”所引“皇甫谧云”,当是寒食散论的主要内容。皇甫认为,造成散发不够的原因,主要在于服散失其节度,故即首先提出严格的将息节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1-5.html

兑端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穴名。出针灸甲乙。属督脉,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布有面神经颊支、眶下神经分支及上唇动、静脉。主治癫狂,口㖞唇动,齿龈痛,鼻塞,鼻出血,及口腔类,鼻炎,癫痫,晕厥等。直刺0.2-0.3寸。...

http://qihuangzhishu.com/167/1833.htm

大赫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穴名。出针灸甲乙。别名阴维、阴关。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另说在脐下3.5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脐下4寸,旁开1寸(针灸大成);脐下4寸,旁开1.5寸(针灸...

http://qihuangzhishu.com/167/1173.htm

儿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小儿健康最大的烈性传染病。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最早对它的典型症状和流行作描述,防治天花从此成为医家的重要课题。新生儿破伤风至晋代,医家发现该病与断脐不洁,感染“风”毒有关,提出使该病概念更为明确的病名“小儿脐风”。晋代皇甫黄帝甲乙...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17.htm

中医词典其他:第二篇_中医词典z~其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本书以类经图翼一书为基础将十四穴及经外奇穴的古今各家记述予以补充、整理汇编。书内附有十四穴的点穴照片图。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针灸甲乙著作。原名黄帝三针灸甲乙,简称甲乙皇甫撰于259年左右。共十...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9/196-2-2.html

叙_穴汇解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余重表弟山崎子政(善)世以针科仕.朝尤妙手爪之运见为侍医.兼医学教谕.尝语余曰.灵素之外.明堂尚矣.甲乙收而传焉.继之有徐叔向秦承祖甄权等书.俱系于亡佚.是可惜也.宋仁宗仿贞观故事命翰林医官王唯一撰定铜人针灸.于是三阴三阳合任督而为...

http://qihuangzhishu.com/912/2.htm

阴阳相移发三疟_针灸甲乙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曰∶(素问此下有八十八字,甲乙本无,故不抄入)风无常府卫气之所发,必开其腠理,邪气之所合则其病作(素问作则其府也)。曰∶风之与疟相似同类,而风独常在,疟得有时休者,何也?曰∶风气常留其处故常在,疟气随经络次而内传(素问作...

http://qihuangzhishu.com/661/102.htm

脐中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穴名。出针灸甲乙。又名神阙。别名气舍、气合、维会。属任脉。在腹中,脐中央。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下动、静脉。主治中风脱症,腹痛,泄泻,痢疾,脱肛,水肿等。禁针。艾炷灸(隔盐或姜)7-15壮;或艾条灸20-30分钟。...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932.htm

共找到618,05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