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敏感性皮炎 【辨证】湿热蕴久,化毒入营,外感毒邪。 【治法】清热凉血,除湿止痒。 【方名】加味清热凉血驱敏汤。 【组成】鲜茅根60克,大青叶15克,青黛12克,龙胆草15克,黄芩9克,黄柏9克,川军15克,白藓皮30克,黄连9克,生地...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同本义 [peel] 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说文》 皮,剥也。——《广雅》 皮面抉眼。——《战国策·...
...目录 《赵炳南方》麻黄方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麻黄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赵炳南方:麻黄方【处方】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功能主治】辛开腠理,和血止痒...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风热痰气,杀虫(时珍)。 【附方】新二。 肺风恶疮瘙痒︰用木乳(即皂荚根皮,秋冬采如罗纹者,阴干炙黄)、白蒺藜(炒)、黄、人参、枳壳(炒)、甘草(炙)等分为末。沸汤每服一钱。(《普济方》)。产后肠脱用皂角树...
...中药大辞典》木槿皮 《中华本草》木槿皮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本草易读》木槿皮 甘,滑,无毒。活血润燥。治赤白带下,止肠风泻血,洗目中昏暗,解痢后热渴。肿痛能温,无毒。止肠风泻血,疗赤白下痢。消疮肿而利小便,除湿热而治风虚。南北皆有之,...
...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服。日晚再服,如小儿患,量大小以意加减。治白滞痢,及食不消化,黄柏丸方黄柏(去粗皮炙三分) 乌梅肉(炒干一两) 熟艾(微炒一两) 甘草(炙锉半两)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十五丸,...
...甾醇的脂肪酸酯。尚有白花色甙反应。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治急、慢性痢疾,咳嗽气喘,乳痈。 【用法用量】内服:焙焦研末,0.5~1钱;或取皮内鲜汁饮。 【附方】①治急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痢疾:白桦皮三两,枣树皮一两,分别焙焦,共为细末。...
...石脂地榆槐角槐花刺 皮以凉之。肠气不消。则有枳实枳壳荞麦豆朴陈皮以破之。肠虫内蚀。则有雷丸谷虫 砂浓朴乌梅等药以杀之。外此肠风内炽。症见鲜血四射。则有皂角等药以祛之。湿热内积。症见蚀肛内痔。则有防己白藓皮莲子诃子赤石脂禹余粮肉豆蔻粟壳乌梅...
...白鲜按:白鲜味苦寒无毒,入脾经。图经曰:白藓,生上谷川谷及冤句,今河中、江宁府、滁州、润州亦有之。苗高尺余,茎青,叶稍白如槐,亦似茱萸。 色白皮鲜产蜀郊,野人采取作山肴。 名呼金雀因何取,气若羶羊未许抛。 风去不愁筋痿弱,湿除顿使足飞跑。...
...松木皮【别名】赤龙皮。【主治】痈疽疮口不合,生肌止血,治白秃、杖疮、汤火疮(时珍)。【附方】新四。肠风下血︰松木皮,去粗皮,取里白者,切、晒,焙研为末。每服一钱,腊茶汤下。(《杨氏家藏方》)三十年痢︰赤松上苍皮一斗,为末。面粥和服一升,日...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